第十二章·万寿(第13/21页)
她笑了一笑,说道:“十七郎,你也唱一首歌给我听好不好?要不,就唱那首牢兰河水十八湾吧?”
他点了点头,正要唱给她听,她却忽然改了主意,说:“还是下次吧,等到下次相会之时,你再唱给我听。”
他有一刹那没想明白,为什么她会这样说,但一转念想明白了,心里隐隐也忍不住有几分惆怅,下次再见,那又是何时呢?那时候还会有一轮明月,像现在这样照着山林,照着她清澈的眉眼吗,彼时此时,又是今夕何夕?
他伫马在路口,看着她被人马簇拥着,越驰越远,洛水分别,那时候虽然依依不舍,但心里还是满满的欢喜,尤其当他隔岸追上去,与她相约乐游原的时候。
他和她这一次,都还没有来得及去看乐游原上的杏花,春天都已经快要过去了啊。
他在心里想,过了许久之后,她的身影终于小得如芥子一般,再也看不见了。又过了片刻,太阳升起来了,金色的光芒照耀着大地,山林里鸟雀啾啾地醒来,清晨的露水早已经濡湿了他的衣袍,他从怀里取出一朵娇艳的花朵,经过大半夜的磋磨,花儿已经半蔫了,这朵花是还没有上山的时候,他趁她没留意,特意摘到的,那时候他在想什么呢,是想着,这朵花真好看,待会儿是要替她簪在她左边鬓角,还是右边鬓角呢?
小黑长嘶了一声,牵动了缰绳,似在催促他,他拍了拍小黑的脖子,拉过缰绳,大营里已经升起细白的炊烟,是该归营了。小黑有点迟疑,似乎对他不去追上小白这事困惑而不满,但是在缰绳的控制下,还是一步一步,朝大营走去,一直都快走到营边了,小黑终于忍不住回头张望,哪里还有小白的身影。
秦王率大军凯旋,观者如堵,轰动京都,又献俘太庙,堂堂皇皇,钟鼓齐鸣,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日这般盛事。安坐于兴安门上的皇帝踌躇满志,甚是满意,在文武班列中,也颇有几名老臣忍不住热泪盈眶。
待献俘礼毕,秦王入朝的第一件事,却是韩畅护送来了真的太孙李玄泽,拆穿之前那个乃是假太孙,朝中上下哗然,秦王旋即奏请天子,立李玄泽为太子。这下不仅仅皇帝,连满朝文武都猝不及防,当下朝上便争执起来,因为从礼法上而言,李玄泽为先太子的长子,先太子与先帝几乎同时被孙贼所害,李玄泽为先太子唯一的血脉,曾被勤王之师遥尊为太孙,眼下确该立为太子。但另一些朝中官员则认为,先帝在位时李玄泽并未被册立为太孙,如今天子又已经登基,李玄泽不宜再立为太子,这种情形,从礼法而言,国朝也不是没有成例的,远的不说,悯太子薨后,仁宗继位,悯太子之子就并未被册立太子。
但奏请立李玄泽为太子的乃是秦王殿下,朝中文武,又不得不考量这位手握重兵,收复两京,匡扶社稷,几乎于国朝有鼎力之功的秦王殿下的立场,自然非同小可。
总之,朝中纷乱吵嚷了一连数日,也没吵出个结果来。倒是皇帝气极了下旨,先把假冒的那个李玄泽关在牢里,又要把送来假皇孙的那个内侍高选以十恶不赦之罪活活剐了,还要株连九族……
正在此时,崔倚忽然派人送来一封奏疏,这封奏疏便如同火上浇油一般,令朝中又轰得哗然。
原来卢龙节度使、朔北都护,拥兵十万的大将军崔倚,在奏疏之中,毫不客气地说,陛下遣人来询问臣,是否愿意将女儿嫁给齐王殿下,事关女儿的终身大事,臣问过小女,小女说既然要嫁人,那就要遵从自己的心意,要从陛下的皇子中自择一名为夫婿。
这一石激起千层浪,皇帝纵然万万没想到,连顾祄都觉得有几分狼狈,毕竟皇帝有心以崔氏女为齐王妃,他心中不以为然,所以才建议皇帝悄悄遣人去问问崔倚的意思,心想崔倚必然婉拒,此事自然就作罢。谁知道崔倚连皇帝都半点面子不给,且官场中默认的体面都不顾了,公然如此这般上奏,把这事挑明而且奏到了朝堂之上。
御史中丞宋新不由得勃然大怒,出列就问皇帝:“陛下当真遣人去问崔倚?”
皇帝虽然庸碌,但御史台不好惹,却是所有皇帝都深知的事,一时都有点赧然了,期期艾艾地说:“我……朕确实是派人去问了,没想到崔卿会公然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