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万艳书 上册》(20)(第10/11页)

“那令尊可有和你解释过,既然极乐世界的位次也需要用虔诚的多少、‘善行’的大小来拼抢,那么‘善’又由谁说了算?那么多传世的经藏,哪一句才是佛陀的真言?况且为了求神佛的拯渡去塑金身、修庙宇,这又与拿钱财谀辞去贿赂高官有什么不同?何以前者得解脱,后者堕谜境?”

书影连连点头道:“是的,先父也说起过。他说,这些其实都是不解佛法之人把经给念歪了,真正的修梵之人是‘一心向善’,要从有心修到无心,再修到‘有无俱灭’,破除贪嗔痴。”

“就是这里最叫我想不通,什么叫贪、嗔、痴?比如说,母亲愿自己的孩子

平安喜乐,是不是贪心?被弃的孤儿想找一点点人情温暖,又是不是愚痴?佛经上反反复复地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76]说我们所有的烦恼全不过是自寻而来。这岂不像我在重病极苦时求医,请大夫为我解脱痛苦,大夫却告诉我:‘你本就没有病啊。’”

书影被问得哑口无言,半天后才道:“这我可答不上了,但我瞧姐姐如此虔心敬佛,难道本身并不信吗?”

珍珍叹了口气道:“我信,我信佛祖必是大智慧的化身,不过……我因从小多病,尝尽了痛苦,可放眼望去,所见的人们竟比我还要苦,无人不苦,有情皆孽。但这么苦的人世,为什么非要来走一遭?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我们从光音天堕落此地、寄梦此身,却又不肯言明光音天之前我们又在哪儿?只说是‘无始’[77]。但若不知最初的开端,我又怎能从这一段迷途中回家?佛不谈,子也不语怪力乱神,我翻遍了经与书,却只徒增困惑。这么多人,这么苦的人世,究竟是为什么?”

她还没说完,便被一阵气涌冲得双颊通红,连连咳嗽了起来。那一老一小两个仆妇就立在下首,忙一起赶上前,为她揉按胸口与背脊。

书影见珍珍缓了缓气息,腮颊上的血晕便渐渐淡退,仿佛是夕阳与晚霞当头沉落,而有一盘银白的满月就在她面颊上升起,衬得她冰冷煞白。书影十分不忍,自责道:“姐姐,都怪我不好,引得你说了这么多,害你劳神。”

珍珍抚着腕上的十八子,目光澹然一笑,“妹妹不信佛不读经,可见地却高远通达,是真正有慧根的人。这细香阁只我一人,我又一个朋友也没有,凤姐姐有自己的事情忙,何况与她,我也无法谈论这些。能和你畅谈一番,是我向未有过的乐事,一点儿也不劳神,倒叫我长精神呢。”

书影亦笑道:“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我在这里倒是交了一位好朋友,可她不是读书识字的人,谈不到这些虚话上,我也有好久没这么痛痛快快地谈天了。姐姐的一言一语都令人深思不尽,只姐姐不嫌弃,我天天来求你的教导。”

珍珍露出了羞赧的神色,清华秀曼的眉目间一刹那皆是少女情态,竟与方

才那一个孜孜追问灭苦之道的病人判若两人。“妹妹你笑话我。我从记事起就在这胡同里养病,什么也没经过,什么也不懂得,只有满腹的疑问,哪里有什么可教导你的。”

榻边的张妈好似终难忍耐,一手抄起案上所剩的半碗药直接搪到珍珍的鼻子前,“姑娘,别净说了,先把药喝完吧,再搁就凉透了,喝进去又闹胃疼。”

珍珍蹙眉斜瞥,很不高兴地说:“就你会啰唆人。”但还是接过了碗来,几口把药喝光。才咽下最后一口,忽地又一阵猛咳,随后她就一手扣住了咽喉。

张妈和小满两人见机甚快,一个赶紧抱过了一只银唾盂,另一个就抖开了一条大手绢护住珍珍的前襟。珍珍身子一倾,把刚刚喝下的药连着午饭全吐了出来。

张妈这下说什么也不容珍珍再和书影坐下去,只逼着她回房躺卧。珍珍闹了一阵小脾气,也只好向书影垂叹道:“我想和妹妹多说一会儿话,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就恕我不能陪了,妹妹你自便,屋里头的书你随意取来读就是,有什么需要,也尽管吩咐下人。”

“姐姐快去歇着吧,我会照顾自己。”书影一面答应,一面满怀忧切地目送珍珍回房下帘。

她一个人空立着,见案上的残茶与榻边的唾余,便动手去收拾;张妈转出来一见,急忙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