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诗歌赏析(第7/11页)

“八千里戍相思切,三百年恩未敢谖。”这一句说的就是吴甡从戍地云贵驱驰八千里北上收复京师,凭借的就是对故国的相思,从未有一刻遗忘过大明三百年的深恩,同时也表达了傅山对于重振大明河山的信心与期望。

原诗最后还有小注:先兄逝三年矣,予避地筮易,得屯,之初故用磐桓云。

“屯”指的是周易中的屯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由此可以看出,傅山占卜得出的是屯卦的初九变爻。无论是屯卦的卦辞还是变爻的卦辞,意思都是在说暂时不宜有所行动,要积蓄实力,要坚持正道,要以尊贵之身去团结百姓,获得民心,这样才有利于建侯立国。

国家变乱,局势不明,傅山不得不从筮卜中寻找未来的方向,坚定自己的内心。这个屯卦,对傅山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使他坚定了通过武装起义反清复明的信心,接下来的一两年,他散尽家财,各处联络义士,甚至亲自组织义兵,都是遵循这卦辞的指示,向着建侯复国的方向迈进。

将军明晦事何如

——红花满城的金陵,不是大明的南京

醉后参横旧晋墟,将军明晦事何如。吴歌子夜随人听,独自伤心《越绝书》。

昆山弦子水晶箫,花月春江浆漫摇。哀思萦回清客梦,大风伧耳倩谁撩。

——《听吴歌》二首

这首诗当写于傅山下江南时。文中也曾提到,傅山到达南京的时候,郑成功军事上失利,败走镇江。这首诗便隐晦地描述了傅山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担忧。诗中的将军指的是郑成功。

参星当空,我醉后不寐,在这晋朝都城的故地南京,担忧着将军的大业,不知是明是晦,结果如何。耳畔响起了子夜吴歌,任由人们聆听,唯独我在为吴越的兴亡而伤心。

昆山弦子与水晶箫的和鸣,粉饰着春江花月,泛舟水上的悠然,我却满怀哀思,难以入睡,期待有谁能用《大风歌》唤醒我的耳朵。

正如文中所描写的那样,听闻郑成功大举进攻南京,傅山怀着一腔热血南下,但到了南京,听到看到的又是清军大胜郑成功的消息,心中的悲愤苦闷可想而知,借古咏今,寄托忧思,便成就了这两首诗。

铮铮到耳带哀声

——将飞雪幻化成霜白的盔甲

铮铮到耳带哀声,喜杀田翁盼岁登。白眼一同云泪想,弥空素甲下天兵。

——《响雪》

漫天飘落的雪花落在地上,似乎铮铮有声,听在耳中仿佛带着深深的哀伤。但是种田人却因此欣喜若狂,因为瑞雪预兆着来年的好年景。对于这种世俗的观念,我以白眼示之,我宁可把雪花想象成云的眼泪,为这天下江山哀恸,又仿佛凭空降下了无数白衣白甲的天兵。

这是一首写雪的诗。

雪,本是古今中外诗人诗作中最最常见的意象,但傅山此诗,却写得颇为不俗。四句诗,四个场景,全无关联,但又连绵成章,合情合理。

第一句写雪不见雪,无声却有声,奇诡之中,带有一种震慑人心的音韵之美。第二句是个上帝视角的大全景,这种镜头的切换,很有些后现代诗的韵味。第三句又反观作者的内心,“白眼”二字,承上启下,由外而内,瞬间便把放出去的镜头收了回来。最后一句,则是肆意的想象,将白雪拟人成白衣白甲的天兵。

雨色云香镜里痕

——旧王孙奢靡的琉璃幻梦

冯夷峻骨漾玙璠,雨色云香镜里痕。绿舞红歌无处著,一尊白堕酹清魂。

——组诗《冷云斋冰灯诗》十五首之五,“冰灯成,即事成咏四绝句”之三

这组诗之前有傅山兄长傅庚的序:“冰灯诗,吾弟青主诗,纪冰灯也。弟生有寒骨,于世热闹事无问。春侧侧寒,辄立汾河冰上,指挥凌上凿千亩琉璃田,供斋中灯具。”这几句序言,说明了这组诗的缘起,也侧面说明了当时傅家的经济状况。“指挥凌上凿千亩琉璃田”,就算“千亩”是虚指,也要动用相当数量的打冰工人,而这样大的工程,只是为他的书斋提供照明而已,可见其豪奢。傅山还曾命人将碎冰散放在天井之中,夜赏其荧光,听其铮铮碎裂之声,颇为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