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第6/18页)

“没有。”志朗一脸迟钝的表情,“只是觉得,把运动服和爵士乐放在一起是不是不太好。”

“但反过来,这样的冷笑话也很新鲜吧?”我特别强调了“反过来”几个字。

我本来期待这个舍身讲出来的冷笑话多少能让志朗开朗起来,但效果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你是想要那本漫画吗?还是你就想拿件什么东西?”

“我觉得是……想要那本漫画。”

“你不觉得那样做不对吗?”

“当时——”

就这样,对话进行一半就停住了。于是我又问:“现在认识到不对了吗?”他却陷入了沉默。

“把你当时的心情告诉我吧。”我努力装成一个跟他相识了十年的好友,轻快地说。但他只是欲言又止的样子。

“要是你不能坦白地说出来,那下周你还要来一次哦。”我一边夸张地大声说道,一边抱起双臂。

“啊,是吗?”志朗说道。不知为何,他似乎还有些高兴。以此为界线,无论我再问什么,他都没有回答。

我搞不清楚他究竟是单纯地觉得再来面谈一次也无所谓,还是不喜欢我这种问话方式,总之他不再开口了。

我别无他法,只好改为和他父亲面谈。我让志朗在外面等着,又将他父亲叫了进来。走出接待室的时候,志朗扭头说道:“你一定要告诉那个人,我刚才都说了什么。”

“告诉你爸爸?把你说的话?”

“是的,告诉他我都说了些什么。”

我回答说:“明白了。”心里却什么都不明白。你让我告诉他——我挠起了头。可志朗,你不是什么话都没对我说吗?

8

正如我担心的,志朗那穿着一身运动服的父亲是个强敌。我的态度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他脸上紧张的表情到最后也没有变化。

“那孩子刚才说了什么?”他抢先问我。

“他没怎么说话。”

“总不可能什么都没说吧?”

或许这位父亲是那种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不从头管到脚就不罢休的人。他一定是因为在董事长的位子上成功了,才会一味地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正确,并强求儿子也变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不管是踢足球还是打棒球,要是拿成功过一次的战术来反复使用,到头来肯定会被对手发觉,而他却天真地认为人生可以反复采用同样的战术。

我即兴做了上述分析。

“志朗喜欢听爵士乐吧?”

这位父亲绷着脸,什么也不说。

“您不喜欢爵士乐吗?”

“不知道。”他没好气地说道。

“听爵士乐很好啊。”虽然我只知道几个萨克斯演奏家,但还是说了这话。

“我可没听过什么爵士乐。”

这难道不是因为你把音响里播放的爵士乐关掉了吗?

“他还说了什么?”

“那个,”我脸上浮现出僵硬的笑容,“其他就没怎么说了。志朗在家里说过什么有关偷窃案的情况吗?”

“没有。”

“他以前偷过东西吗?”

“不知道。”

无论问什么,我得到的回答都只有“不明白”“不知道”“算是吧”。我不由得心生厌烦,一旁的自动取款机都比他更会说话。

“您给志朗零花钱吗?”

“算是吧。”

“给多少呢?”

我刚问完,对方倒不耐烦地向我反问道:“那孩子说是多少?”

“我没让志朗回答。”

“那我也回答不了。”

这是什么道理!我气力全无。难道——我心想,难道这对父子想让我这个已经处于失落中的调查官掉入更黑暗的深渊,最后让我发疯吗?我甚至有了这样的猜想。

虽然这种徒劳的提问仍在继续,我心里却早已放弃。事情变得和阵内预言的一样,我很不甘心,但我已经做好再进行一次面谈的准备了。

我把志朗再次叫进来,告诉他:“下周同样的时间,请再来一趟。下次只要你来就行,请一定要来。”

“必须来吗?”志朗看了我半天,终于说了一句话。

“必须来!”我猛地点头,“要是不来,我就上你家请你过来。”为了强调严肃性,我威胁般地补充了一句。

如果听到要再面谈一次,通常孩子都会摆出一副不情愿的表情,会觉得不耐烦或不安心。而志朗却往椅背上一靠,明显露出高兴的神色,甚至显得有些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