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 第十三章 风云再起(第4/6页)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就跟在赵鞅身边。帝丘城外的战场上,我见到了乔装改扮后的邯郸君赵稷,也见到了齐卿国观。在见到国观的那一刻,我立刻就明白了阿素和赵稷为什么要将那两封密信交给我。
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陈恒是想故技重施,让赵鞅和国观在卫国斗个你死我活,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我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赵鞅。
幸而,赵鞅不是吴王夫差,他虽痛恨蒯聩的背叛,却也深知自己不能与齐军正面交战,所以选择了退兵。
十月,等齐国朝中政见不一之时,赵鞅再次帅军伐卫。
这一次,他攻下了卫都。蒯聩连夜逃出了公宫,逃往齐国。同月,赵鞅在帝丘另立卫公孙斑师为君。
十月中,当我以为一切已经尘埃落定,自己终于可以回到新绛与无恤团聚时,却不料又发生了变故。赵鞅在回晋途中,过度劳累以致旧疾复发,摔下了战车。逃到半路的蒯聩闻讯又在亲信的护送下重新回到了卫国,赶走了新君斑师,复位为君。
一场空,又是一场空。
坐在赵鞅的病榻前,我才真正看清了那两卷竹简中包藏的祸心——夺卫,诛鞅,乱晋。
卫国莽莽荒原上,下起了大雪。这里的雪,冰冷、阴湿,没有轻盈飞舞的雪花,只有数不清的冰碴儿混着雨水从天而降。刺骨的寒风在营帐外肆虐,帐中的一切都在动摇,世界似乎随时都会垮塌。
大军在外,日耗千金,而卫国一战来来回回已经拖了晋军将近半年。赵鞅不打算回晋,此时回晋,就意味着齐国朝局一旦稳定,卫国必将落入齐人之手。
所以,赵鞅昏迷之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攻卫。
可我一个女人如何能攻下一个卫国?
那一日,是我第一次站上战车。苍茫无边的雪原上,士兵的皮甲漆黑如墨,黑与白的世界里,独我一人青丝高束,红衣翻飞。
我要让蒯聩看见我,我要让他清清楚楚地看见我。
帝丘城上,蒯聩披甲执戈登上城楼,在他看到我的那一刻,我几乎能听见他发自喉咙深处的蔑笑。
我驱车向前,命他出城投降。
他拿起长弓,一箭射断了我战车上的旌旗。
之后的攻城只持续了半个时辰,我便收兵回营了。向巢走进我的营帐时,我正在处理手臂上的箭伤。
“巫士,巢乃军中副将,明日攻城理该由巢指挥出战。巢虽不才,半月之内必将攻下帝丘,拿下卫侯!”向巢被我今日的表现气坏了,他顶着一头大汗冲到我面前,额上两道青筋突突地乱跳。
我小心翼翼地放下卷起的袖口,起身从营帐中央冒着滚滚热气的吊釜里舀了一碗热水递给向巢:“将军莫急,要先喝口热水吗?外面是不是又下雪了?”
向巢没有伸手来接,若非我之前在落星湖畔曾间接地从宋公手里救了他的命,他此刻恐怕早已经让人将我拖出营帐,军法处置了。
“将军可知,卿相昏迷前为何指着小巫说要攻卫,而非将军?”我喝了一口热水,笑盈盈地看着他。
向巢努力压住怒火,硬硬地回道:“巢在宋时曾听闻,晋卿赵鞅素来笃信占卜演卦之术。巫士乃是晋人神子,攻城擒贼必有神助。”
“将军大错。卿相这几十年治理晋国,靠的可不是什么占卜演卦之术。卿相此番攻卫,意在攻心,而非攻城,所以,才会择小巫,而舍将军。”
“攻心?”向巢疑惑了,他蹙眉看着我。我放下陶碗正欲解释,行人烛过掀开营帐走了进来。烛过朝向巢行了一礼,转身对我道:“巫士料得极准,卫侯的奸细已经来过了。”
“那该看的,他可都看到了?”我问。
“看到了。卫侯今夜就会知道卿相落车昏迷之事,也会知道向将军与巫士不和,晋军之中又有几十人骤患伤寒。”
“太好了,有劳烛大夫了。”我行礼谢过。
烛过看了一眼向巢,回礼退了出去。
向巢听了烛过的话脸色依旧难看,他铁青着一张脸,对我道:“把卿相昏迷的事告诉卫侯,又假装军中有人患上伤寒,难道这就是巫士所说的攻心?巫士这样示弱卫侯,该不会以为卫侯明日会因此狂妄自大,出城与晋军一战吧?守城易,对战难,三岁小儿都知道的道理,卫侯岂会不知?况且,卿相此前三次伐卫,卫侯此时已如惊弓之鸟。巢敢断言,明日即便只有十人攻城,卫侯都不会打开城门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