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咫尺青梅(第5/9页)
裴媛君道:“月出曲啊,当年谢攸谱给陵容姐姐的定情之曲,你忘了?”
“这么久远的事,怎么还记得呢?”茜虞心中叹息,嘴里却柔声道,“太后想必是听错了。”
裴媛君红唇微抿,冷笑:“我怎会听错?往昔但逢此曲必是那两人花前月下、情深似海之时。此曲于我而言无疑是魔音,刻骨铭心,怎会遗忘?想当年她母亲一听到谢攸的琴声常三更半夜跑出去私会,全然不顾公主的尊贵,生的女儿如今也是一样!”
“太后。”茜虞摇着头,无话可说。
“萦儿今日可是已经回洛都了?”
“是。”
“召她明日来行宫。”裴媛君笑意又复从容清雅,徐徐道,“我本不愿裴氏女儿与鲜卑族人有任何关系,如今看来,我却是错了。”
(四)
这一夜夭绍又是通宵抄经,直到拂晓时分实在困极,忍不住伏案打了个盹。岂知一睡沉沉,醒时已是红日高照。夭绍茫然一会,不禁暗暗恼恨自己的消怠,偏生此刻全身乏力,手腕劲道也是虚软。于是索性扔下一切,起身提了剑在殿外挥舞,一套剑法淋漓施展,出了一身大汗。沐浴后她再度坐回书案后,却全然不同方才的疲惫,神清气爽,提笔疾书。
近午日光更盛,冬阳穿透窗纱洒照殿间,满室生辉。茜虞静悄悄入殿,站在夭绍身旁看了一会,微笑道:“郡主果然写的好字。”
“承姑姑赞。”夭绍一笑,放下笔舒展手指。
茜虞垂首,见她颊边不知何时竟沾染了一道墨迹,忍不住掩袖轻笑,掏出丝帕仔细将夭绍的脸擦拭干净。夭绍望见她丝帕上沾染的墨色,这才恍然,摸了摸脸,眨眼笑道:“多谢姑姑。”
“也别太辛劳了,”茜虞一边惊叹那一叠经书的厚度,一边轻声叮嘱,“必要时还是得缓口气的。”
“是,”夭绍偷闲喝了口茶,问道,“姑姑来找我,是不是有事?”
茜虞微微含笑道:“太后请你去说说话,顺便为你引见一人。”
夭绍方才沐浴长发披散,茜虞亲手为她绾起高髻,才领着她来到山后溪涧旁的亭中。
亭里裴媛君正抚着古琴,音色刚柔相济、明亮铮铮,悠然回荡空谷。夭绍驻足在阶下,听着她指下的曲子,微有怔忡。
曲终时,裴媛君笑道:“郡主家学渊博,想必也精通音律。不过哀家却是个不晓道行的门外人,方才那首曲子,还请郡主指点一二。”
夭绍忙道:“不敢。太后所奏之曲,熟练成自然,已无瑕疵。”
裴媛君闻言怡然而笑,柔声道:“这曲子你之前听过没?”
夭绍沉默片刻,方道:“这是家父所谱之曲,年幼时夭绍曾学过。”
“是吗?”裴媛君唇角浅浅一扬,笑意格外得深长,叹道,“这曲子,当年也是别人手把手地教我的。几十年前的事了,哀家倒记得清晰。那时还是在东朝,当年为贺太后之寿所有士族未出阁的女子都要在殿前献奏一曲,哀家少年时贪玩任性,对琴技本是一窍不通,后来却遇到上天恩赐的好老师,多亏他耐心教导,哀家才不至于在殿上出丑。实话告诉郡主,哀家这一生,其实只会弹这一首曲子罢了。”
夭绍安静听着她讲述往事,偶一抬眸,见到裴媛君眉眼间透出一缕挥之不去的思念和情意,她的心不由自主地一沉。
那个人,会是父亲?夭绍怅然,于此间隐约看清了几分旧日的遗影。
往昔的光阴重现脑海,裴媛君也不免有些心不在焉起来,远望着高山青云,许久不再言语。
亭中二人俱是静默,无人敢出声打扰。过了好一会儿,才听茜虞轻笑着打破沉寂:“太后你看,萦郡主来了。”
夭绍抬起头,顺着茜虞罗袖指着的方向望过去,方见山道蜿蜒曲长,几位侍女正引着一华裙飘飘的少女朝溪涧走来。
“裴萦拜见姑母。”少女在亭外盈盈行礼,身姿婀娜,恰如弱不禁风的拂柳,阳光照着她秀色晶莹的面庞,透出一抹近乎剔透的明艳动人。
“萦儿不必多礼。”裴媛君招了招手,“过来,让哀家看看,去了华清宫一年,病是不是真如御医说的大好了?”
裴萦轻步上前,依入裴媛君的怀中,本是照人双目的风采间,此刻尽是一抹惹人怜惜的羞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