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相逢却已难相识(第6/8页)
“年轻?”沈太后冷笑,“不见得吧。世人不是有赞语说,大才槃槃商之君,江左独步云澜辰,挟剑绝伦萧少卿,盛德日新沈伊郎?北朝商之君与他年纪相差无二,不一样贵为一朝国卿?云憬将云阁经营得富可压国,手下能人辈出,风姿旷世。至于少卿,那更不必说,南蜀一战扬名天下。这三人哀家看都是名副其实的栋梁之才,唯独这沈伊……他是不是也该出来济世为民,证明一下他江左名士领袖的荣光?”
似乎确实是这个道理,舜华在沈太后严厉的目光下哑口无言,只得道:“我会与他说此事。”
“甚好,”沈太后慢条斯理批奏折书,“但不要让哀家等太久。”
“是。”舜华暗自叹息。
(四)
深宫之中,未受朝局动荡影响的人并不多,夭绍却是其一。
这日午后,夭绍从文昭殿探望皇帝萧祯回来,便一直坐在承庆宫后梅林深处的凉亭里学着刺绣。宫中绣技最高超的女官在一旁耐心指点,教导两个时辰后,看到夭绍针下绣出的图案,女官起初的热情早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分毫不剩。
黄昏下,夭绍手握绣针,望着绣件默默无语。女官不忍指责,更不忍再睹锦帕上的绣纹,看了看天色道:“时候不早,郡主学了这么久也该累了,奴婢先告退。”
“好吧,”夭绍抚摸伤痕累累的手指,羞惭道,“今日让姑姑费神了。”
女官道:“不会,刚学都是这样。明日奴婢再来陪郡主练习。”
夭绍微笑颔首,女官敛袖一礼,转身离开。
此时已近暮,万碧成晖。夭绍独自坐于亭中,侧首望着西方天际秋霞恬静,惘然有思。
“难得见你如此笨拙,你是故意的吧。”一人戏谑的声音蓦然随着凉风吹入夭绍耳中,瞬间打断了她瞻赏落霞的兴致。
“什么故意?”她不动声色地回头,望着从梅林里踱步而出的白衣公子,“你怎么还在宫中?待会宫门关了出不去,小心舜华姑姑又骂你。”
“骂?”沈伊无奈,“方才已经被训过了。”
夭绍瞧着他落魄的模样有些好笑:“你又犯了什么错?”
“一言难尽。”沈伊走入亭中,打量她绣了一下午的成果,“这一团彩色花哨的,是什么?”
夭绍提了提针线,正容告知他:“凤凰。”
“凤凰?”沈伊笑得狂放,憋在胸间的抑懑被此话一下疏散,转眸见夭绍正目光犀利地望着他,手捏的银针在霞光下锋芒闪烁,不禁一个激灵,“你好好地,怎么想起刺绣来玩?”
“玩?”夭绍斜眸,“是婆婆说明妤阿姐要出嫁,我该亲手绣幅百鸟朝凤图作为贺礼。”
仅一只鸟就折腾如此了,还百鸟朝凤?沈伊颇为同情地道:“真难为你了。”
“谁说不是?”夭绍对着刺绣发愁,“我还是画一副百鸟朝凤图好了。”
“其实你也不必这般愁,明妤公主那样疼你,你便是绣一副野鸡图过去,她也必定当作宝贝收着。”沈伊撩袍坐下,叹口气,“而我的事,却是分外棘手。”
夭绍闻言稀奇:“原来沈伊郎也有棘手的事?”
沈伊皱了皱眉:“记得那个左仆射邱大人吗?老头子病重向朝廷卸职,太后今日召我入宫,就是让母亲来劝我,说要封官。”
“你答应了?”
“当然没有。”沈伊长叹道,“不过,三日后便要给答复。”
夭绍知道他厌烦仕途,想了想道:“上次要封官时你不是逃出邺都一段日子,朝廷也没有追究,就此不了了之不是?”
沈伊揉额:“那时少卿在朝,有他帮着垫后周旋,我无后顾之忧。此刻他在荆州还未回来,远水如何救近火?”
夭绍道:“左仆射佐尚书事,此要职素来为你们武康沈氏左右,婆婆是不会轻易让别人任此职的。你若真不想做,不妨推荐一个与你才能相当、名望相当、也有意报效朝廷的人。最重要的是,出自沈家的门生。这事是急事,朝廷断不会在你身上浪费太多时间。”
沈伊道:“办法谁人不知?可眼下哪里去找这样的人?”
夭绍微笑:“憬哥哥不是来了邺都?你别忘了剡郡名士云集,他常年在剡郡,自然与江左诸名士交好。更何况他府上门客过千,你若让他为你引荐,自然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