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山脉113(第31/49页)
在侏罗纪,“旧日支配者”又遭遇了新的灾难,遭到了来自外太空生物的入侵——这一次入侵者是来自最近刚刚被发现的遥远冥王星的半真菌、半甲壳纲生物。这种生物无疑和北方某些山野传说中的生物是一样的,在喜马拉雅山脉被称为米—高,或是令人厌恶的雪人。为了与这些生物作战,“旧日支配者”自降临到地球上以来第一次要尝试出发到星际空间。不过,尽管它们已经像以前一样做好了准备,但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地球的大气层了。不管星际旅行的古老秘密是什么,但此时的“旧日支配者”已经丧失殆尽了。结果,米—高将“旧日支配者”驱离了所有北部的陆地,不过米—高也无力去侵犯生活在海底的“旧日支配者”。就这样,“旧日支配者”便开始逐渐向它们最初的南极居住地撤退。
从壁画描绘的战斗中,我们新奇地发现,克苏鲁族和米—高的组成物质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知的构成“旧日支配者”的物质。它们能够经历变形和重构,而它们的对手却不能,因此,从起源上看,它们好像来自于宇宙空间那些更为遥远的深渊。抛开它们异常的坚韧和一些关键特征不论,“旧日支配者”完全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且它们最初的来源一定是在已知的时空连续体中,而其他生物最初的来源只能靠读者屏息猜想去了。当然,与地球之外的种种联系以及种种反常现象都是入侵之敌造成的,所有这些假设并不纯粹是神话传说。可以想象,“旧日支配者”也许可以发明一种宇宙机构来解释它们偶尔的失败,因为在它们的心目中,对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显然占据了主要地位。但值得关注的是,它们的编年史中并没有提到某些晦涩难懂的传说里出现过的发达而又强大的生物种群,可那些种群浩瀚的文化和高塔林立的城市却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那些晦涩难懂的传说中。
壁画中许多地图和场景生动地反映了这个世界所经历的漫长地质变化。有的壁画反映出的情况,现在的科学尚需修订才能解释;有的壁画反映的情况,则需要大胆推论才能得到充分证实。如我所说,泰勒、韦格纳和乔利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所有的大陆都是原始南极大陆板块断裂后的碎片,这块大陆由于地球离心力的作用而断裂,而这些断裂的板块在严格意义上具有黏性的地表上发生漂移——像非洲和南美洲板块的互补形轮廓,以及大山的起伏和堆积方式都说明这种假说的正确性。他们的假说在这个神秘的源头得到了引人注目的证明。
壁画上的地图清楚表明,在一亿年前或更早之前的石炭纪,世界出现了巨大的裂缝和峡谷,这些裂缝和峡谷后来把非洲与原本连在一起的欧(原始传说中叫伐鲁希亚146)、亚、美和南极洲构成的联合大陆板块分割开来。其他许多地图——最重要的是,有一幅地图与我们身边的这座巨大死亡之城在五千万年前的创建有关——表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陆板块在当时就已经分割好了。我们发现的在时间上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张地图(或许可以追溯到上新纪)与我们今天的世界非常相似,不过,当时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相连,北美洲和欧洲通过格陵兰岛相连,南美洲和南极大陆通过格雷厄姆地相连。在石炭纪的地图上,整个地球——洋底和裂开的大陆板块都一样——都有“旧日支配者”建造巨石城的痕迹,但从稍晚些的地图上可以看出,“旧日支配者”逐渐向南极大陆撤退的迹象已非常明显。最后一张上新纪的地图表明,除了在南极洲和南美洲末端之外,再也没有了陆地城市,南纬50度以北也没有了海洋城市。除了借助扇形膜翼在长距离探索飞行中对北方的海岸线做过研究之外,“旧日支配者”对北方世界很显然一无所知,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
由于山脉的隆起、离心力对大陆的撕裂、大陆和洋底的地震灾变和其他自然因素,“旧日支配者”建造的城市遭到破坏,这一点在壁画中已经司空见惯。但令人惊讶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旧日支配者”重新建造的城市越来越少了。在我们身边张着血盆大口的这个死亡之城,看起来是“旧日支配者”最后的中心了。这座城市建于白垩纪早期,但在此之前,强烈的地球曲压运动已经把不远处那个更大的城市彻底摧毁了。表面上看,这片地区是所有地区中最为神圣的地方,据说就是在这个地方,第一批“旧日支配者”就居住在原始的海底。相传,在这座新建的城市——从壁画上能够看出新建城市的种种特征,但这座城市沿着山脉向外延伸足足100英里,远远超过了我们在空中俯瞰的最大范围——里,仍然保留着用来建造第一座海底城市的圣石。经过漫长的岁月,随着地壳的分崩和隆起,这些圣石也早已高高隆起,露出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