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马行空(第16/26页)

他的思维仍是这么敏锐,鱼乐水真的无法再宽慰他。鱼乐水忽然想——也许可以把他接回地球?但她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以亚历克斯的骄傲,他不会回头的。她只能坦诚地说:

“我哪有资格宽慰你啊,你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仰之弥高的科学神祇。你现在觉得对太空新生代望尘莫及,不过请你记住:眼下的一切,包括天使们的超级智慧,都和乐之友诸位几十年的努力分不开,新时代功臣包括天乐、泡利、我公公、巴罗、乔治、洋洋,昌昌,当然也包括很重要的你。”

亚历克斯笑了:“这就是最聪明的宽慰啊。好的,以后我会经常回忆当年的风光来自我宽解。分手在即,你忙别的去吧。”

分手的时候很快到了,这次肯定是永别,等《诺亚号》176年后脱离虫洞状态,回到地球,迎接他们的肯定都是陌生人。而《天马号》很快要开始环宇航行,如果几百年后能回到地球,也只能见到诺亚人的后代。双方告别时,天使和他的同伴没有出现,他们肯定已经进入深思,不愿意跳出来。姬继昌颇为遗憾:

“我还在盼着他们给出有关时间误差的答案呢,我也觉得这个现象非常重要,也许预示着什么新的突破。不过,看来是等不及了。很可惜的,即使他们以后得出结论,也无法向虫洞外传达。”

贺梓舟笑着更正:“啊,不是这样的,天使他们已经想出了办法。类似于潜艇在潜行时施放信息浮标,或者航海启蒙时代往水中扔漂流瓶,我们也打算制造一种小型飞行器,让它以常规动力向后退,脱离本域空间,然后向地球发报。这样的信息浮标或漂流瓶将定期施放,当然,地球收到第一封电文也是40年之后了,而且迟滞期会越来越长。”

“好的。我们会把这个信息通报给地球,让他们随时倾听潜航者的耳语声。”

“可惜这种联系办法是单向的,在盲飞途中,我们无法接受虫洞外的信息。”

“耐心等着吧。只要地球文明不崩溃,很可能会有另外的亿马赫飞船步我们的后尘,再次用扒火车的方法追上你们。所以,你们施放漂流瓶时,注意标明施放时的空间坐标,便于后来者找到你们——虽然你们在连续飞行时只能依靠计算来得到空间坐标,但聊胜于无吧”

“那是当然。”

时间已经很紧张了,《诺亚号》船员恋恋不舍地退出《天马号》,气密门关闭,双方隔着透明舱壁最后一次挥别。两船开始分离,《天马号》启动常规动力,缓缓向后退。淡蓝色的焰流照亮了虫洞内的小空间,照亮了诺亚号的凹面状天线和它身后拖带的银白色“副油箱”。忽然《天马号》有轻微的颠簸,它已经退出《诺亚号》的本域空间,返回到大宇宙中了。紧接着警铃声大作,仪表盘上高温警告灯疯狂地闪亮,外部视野被强烈的橙红色光芒所淹没。看来他们的退出晚了一点,此刻位置离大角星的表面太近(应该不超过1光分的距离),已经能感受到大角星4400度高温的灼烤了。姬继昌迅速指挥飞船来了个180度的调头,然后进入千马赫的虫洞飞行。虫洞遮蔽了外界的强光和高温,飞船内的报警立即停止了。真正的盲飞状态只持续了不到0.5秒,等飞船脱离虫洞状态,它已经离开大角星有一个天文单位。《天马号》折回头,通过天文望远镜开始了从容的观察。

在大角星的强光背景下,他们很容易找到了那条混沌鱼。原来“混沌”并非完全不透明,垂直方向的强光可以进入混沌外层,然后顺着圆周方向绕到对面,再以垂直方向向外投射。这个过程起到了偏振滤光作用,使它类似一个硕大的李奥滤光器(注:一种专门用来观察太阳的仪器),这个效应把混沌鱼清晰地显露在强光背景上。它的方向没有正对大角的中心,而是指向某条半径的中点偏外一点,那里应该是恒星对流层和中介层的交界处。这样的穿越点其实更稳妥,可以躲开红巨星中心的类似白矮星的高密度内核。当然,由于虫洞的保护,从理论上说径直穿越内核也没有问题的,不过那会引起大角星更猛烈的反弹。毕竟这是虫洞式飞船穿越恒星的第一次试验,稳妥一点为好。

现在,《诺亚号》已经进入大角星的日冕,尽管这里的太阳风非常稀薄,但飞船所挖掘的虫洞还是造成了一条暗黑的冕洞,使它易于观察。冕洞快速地向大角星本体延伸。此时《天马号》退离穿越点超过一个天文单位,大约为10光分的路程,所以《天马号》观察到的冕洞已经是10分钟前的“旧景”了,而《诺亚号》此刻的实际位置要大大地远于目视的景象。它的前进速度是2.5马赫,早就穿越了大角星并行进25光分以上的距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