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 3(第5/10页)
田所博士的私人研究所坐落在本乡第二条街。坐在研究所二楼的那个露着弹簧和稻草的破沙发上,小野寺感受到了这次地震。盯着摇晃的天花板和积满灰尘的日光灯,小野寺只觉得像做梦一样恍恍惚惚,直到窗户上的一块玻璃“哐当”一声碎了,沙发下面发出断裂的声音,他才如梦初醒,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这时,地震已经停息,他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突然听见一群人“叮叮咚咚”上楼梯的声音。
“着火了?”他向一个跑在走廊上穿着件破衬衫的年轻人问了一句。
“不,是浅间山喷发。”
他猛地离开了沙发,跟在年轻人后面,从三楼奔向屋顶。几名男女正抓着栏杆指着西北方向,在那里高声嚷嚷。他们的视线被本乡这一带所特有的那些参差不齐的大楼、伸向山顶的高速公路和市中心的超高层建筑群给挡住了,加上那不断腾起的热烘烘的化学烟雾的笼罩,更使他们眼前的视线一片模糊,很难看清地平线远方的天空。然而,即使如此,也还是可以看见一缕黄烟直冲云霄。——“是那个吧?”“不是,那是谁家烟囱里冒出来的烟。”“在那儿,准是那个!”“不可能。离这儿一百多公里,而且,空气又污染得这么厉害,怎么会看得见?”——喧嚣、嘈杂的对话声直逼耳膜,小野寺感到自己比刚才清醒了不少。今天早上天亮之前,小野寺就离开青山的公寓把记录送来了。从昨晚到现在,一直没好好休息,本打算上班前在这里眯瞪一两个小时,结果,睁开眼睛一看手表已经十一点了。虽然已经打了请假的报告,但假期是从明天开始的,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赶紧给公司去个电话。他正向楼梯走去,田所博士无精打采地走了上来,他身穿皱皱巴巴的工作服,脚上趿着一双拖鞋,满脸胡子拉碴,两眼通红,双颊肌肉松弛,和一星期前紧紧贴着深海潜艇观测窗时的田所博士相比,憔悴得判若两人。
“是浅间山啊……”田所博士用他那沙哑的声音说道,“不要紧……”
“可是,它是紧接着昨天天城山的喷发哟!”小野寺说,“社会上又要谣言四起了。”
“社会上的议论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田所博士把刚到嘴边的哈欠咽了回去,惺忪的眼睛泛着泪花,一边抹着眼角一边说道,“只要平息下来,人们马上就会忘掉的。先不说这个了……”
“那么……”小野寺又看了一下手表,“我先告辞了,刚才睡过头了,今天早上已经迟到了。”
“小野寺君……”田所接连打了几个没有打出来的哈欠,接着说,“如果方便,到下面说几句话好吗?刚才看你睡得正香,没好意思把你叫醒。”
“哦……”小野寺说着,在楼梯旁边沉吟了半晌,“没关系,从明天起,我开始休假,今天不过是办办移交,下午露个面就行啦。什么事?”
“到下面谈吧……”田所博士说着,转身对身旁乱作一团的研究员们大声吼道,“喂,别总是那么吵吵嚷嚷的,去把浅间山喷发的情报收集一下。”
“我得先打个电话。”小野寺说。
小野寺打完电话后,就向地下室走去。一楼和地下室是打通的,这里是田所博士私人研究所的计算机中心。整个建筑物中,只有这个房间是用牢固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它的形状像只箱子,在这间屋子里,还套着一间小巧紧凑、用双层墙隔开的单间,配有空气调节设备。单间里放着大规模集成化的超小型电子计算机,墙外则乱七八糟地放着桌子、文件夹、保险柜、绘图板和早期的磁带式存储器等。伴音打字机一边放着录音带,一边“哒哒”地送出穿孔纸带。
底层一个金属板条做的狭窄的走廊向外伸出,把三面墙壁团团围住,这里有几间用塑料板和玻璃围起来的房间,里面摆满了电话机、传真机等通信设备——唯一的一面顶到天花板的墙面上,挂着一幅透明磁性塑料板制成的包括近海在内的日本地图,上面吸附着一大堆五颜六色的磁钉。这个环抱计算机机房而建的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作为研究所实在是粗糙至极。墙上到处是裂缝,三楼几乎是歪斜着的。整个建筑外表陈旧、破烂不堪,寒碜得几乎有碍观瞻,越看越像是一个吝啬的不动产开发商或小规模金融业者的联合事务所。门口处,还摆放着几辆破旧不堪的客货两用车和老式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