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朝议(第2/6页)
“是的,主上,这安昌省的确已经糜烂不堪了,安昌王为王,多仿本朝,军政合一,编十二府,十户设一佐,有佐长,百户设一营,有营长一人,千户设一总,有总长一人,万家有一府,设一都督,而沦陷百姓,又设郡县,管理汉民,以作耕作,如今,安昌八郡,只余六弓郡五县了,因此通达公这去,实际只是一郡之令,这朝上衮衮诸公,也真是打算的好。”沈轩冷笑地说着。
沈轩十年前跟随李睿,一直为其重用,在府中资格渐老。
“通达公,十数年下来,安昌王政令军事都丰满,现有精兵八万,都是百战之兵,而朝廷据守三洞关,只有兵三万,并且,这十数年来,朝廷拖在西南泥潭上消耗,已经耗费了二千万两银子,朝廷实在已经举步艰难了,不然,也不会许之主上为巡抚,开幕府,掌全权,自筹兵饷了。”这个说的人,却是四十左右的中年人,这人却是当年认识的魏南竹女婿张琢,张琢实际上也是大大的人才,可惜考运不佳,到现在都没有考取进士,魏南竹死后,他就也投入了李家。
大楚国政,三司分立,一省行政主官是布政使,而巡抚,顾名思义,就是代表皇帝巡查安抚地方,是以集三司大权于一身,在本朝并非常设,是针对性职官,半钦差的性质。
方信听了,默默地点头,望向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年轻人蹙眉沉吟地说着:“主上,而且我认为,这安昌王实不可测啊,你看他稳扎稳打,渐渐蚕食,既非急进,又非无为,似意图拖着朝廷啊!”
这句话一说,方信就凛然一惊,知道此子不凡。
大楚立国一百六十年,根基深扎,如安昌王急进,直接威胁到大楚的根本,只怕只能成一时之患,虽可纵横一时,终会被大楚倾灭,虽然大楚也讨不了好——这只是为新主开道而已。
但是现在,他硬着拖着朝廷进行连绵战争,使朝廷年年失血,果然,才十年,朝廷已经抽尽了力量,外强中干,甚至有时连天灾都无法安抚,民心渐乱,气运渐消——这好比一人,虽然才是中年,但是如果不断失血,也会日渐虚弱,直至死亡,能说这话,能想到这点,就已经是国士了,方信深深地望了望姜清柏这人,心中一动,却只是“恩”地一声算是知道了。
从记忆中,他也知道,此时西南形势,已经越来越危急,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几无局之可布矣!十年来,西南战死殉国的官员和将领,单是五品以上,已经有41人。
特别是张尔浒、刘安、李宣、赵林、贺世河、方策、杨广宁、祁秉启等八位三品甚至二品高官,或战死,或战事不利而下狱,朝野官员,都谈夷色变,言及西南之事,皆缩不敢任,这也是为什么轮到方信去的原因。
本朝巡抚,开府建衙,大门之外,立抚安、镇静二牌坊,政令之布、赏罚之施,皆在于此,而诸将出兵、受律、献馘,亦在此,可所谓权重,与节度使相当,朝廷是不得已而设之,并不常用。
三洞关、六弓郡五县,方信默默想着,却只得一笑:“皇上既是有命,那我等作臣子的,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位却可不去。”
“主上哪里的话,蒙主上恩典,无以为报,今方是吾等机会。”在场几人,都是十数年中心腹,齐声答着。
方信扫看,心知他们都算是忠诚,因此一笑:“那好,我可开幕府,自可任幕府官员,有长吏一人,总管府内事务,沈轩,你可任之。”
沈轩这时,已经五十岁了,听了这话,清癯的脸露出一丝笑意,从容跪下说着:“是,主上!”
巡抚的幕府长吏,也是正六品了,实是幕府中属官第一人。
“张琢,你可为文薄参事。”
张琢也自站起,跪下说着:“是,主上。”
文薄参事,为幕府属员,掌总录文簿,举弹善恶,参与政军之事,虽是才是正七品,却也不凡了。
“姜清柏,你可为仓曹参事。”
姜清柏也自跪下谢恩,仓曹参事正七品,掌管幕府所有财政和仓库,类似户部。
“去唤吴杰进来。”方信最后吩咐地说着。
片刻之后,外面传来沉重的脚步声音,到了门口,恭谨请示,等方信再批准,吴杰才进得门来,在烛光下,他身披盔甲,佩着长刀,行动时,虽然已经三十多岁,那股骠悍之气,就如狼似虎,见得了方信,跪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