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二第二人称(第4/8页)

桑德拉张嘴想说什么,但随即沉默了,陷入了沉思。“你说得对。这根本说不通。”她说,“正常来说你都会给我们打电话或者发个短信什么的。就算没有别的原因,你也会这么做,不然的话,我们一定会杀掉你。”

“确实如此。”你说。

“所以你确实认为你的父母在对你说谎。”

“也许吧。”

“而你觉得你病历记录的奇怪状况也逃不了干系。”

“也许吧。”你又重复了一次。

“你觉得这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我也不知道。”你老实承认。

“你应该知道,从法律上说,你对你自己的病历记录是有知情权的。”桑德拉说,“如果你觉得这事情和治疗有关的话,显然应该从这里着手。”

“大概会花多久?”你问。

“如果你去医院查询的话?他们会让你写一份申请书,然后扔到里屋的角落里落上几天的灰,然后再给你一份病历的摘要。”桑德拉说,“也许会有用吧,也许毫无用处。”

“我看到你在笑,所以我猜你有另一个方案。”你说。

桑德拉笑嘻嘻地拿起手机,给某人拨了一通电话,她的语气听起来明朗而热情,提到了你的名字,然后停顿了下来,等着你把医院的名字告诉她。过了一会儿她挂断了电话。

“是谁?”你问。

“我的公司有时候需要比正规合法流程更快地获得信息,”桑德拉说,“我们就是从这样的人那里获得情报的。从加州东边的埃斯孔迪多一直到西边的圣克鲁兹,他在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线人。大概晚饭时候你就能拿到自己的病历报告了。”

“你怎么会认识这个人?”你问道。

“哈?你认为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会任凭这家伙的号码出现在自己的联系人名单上吗?”桑德拉说,“搞定这种事情从来都是实习生的职责。就算公司真的被抓到,也有办法巧妙脱身的。怪到那些愚蠢又刚愎自用的法律系学生身上就好了。这是天才的主意。”

“除了你,如果你的线人被抓的话。”你毫不客气地说。

桑德拉耸耸肩。“我会没事的。”她说。你想起她父亲曾抢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三十六亿美元的市值把自己的软件公司卖给了微软。某种意义上说,法律学校之类的对她来说还真是个可笑的存在。

桑德拉察觉到你脸上微妙的表情。“怎么了?”她笑着问。

“没什么。”你说,“只是想了一下投机暴发户骄奢的生活方式。”

“那你最好也算上你自己,你——这——个——大——学——换——了——八——次——专——业——还——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的——可——怜——虫。”桑德拉说,“看到你活得好好的我可真不爽呢。”

“我会找到想做的事情的。”你保证道。

“你可是我们当中最糟的,”桑德拉毫不客气地说,“我只换了四次专业呢。”

“然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无所事事,最后才开始上法律学校。”

“我创立了一个新的公司。”桑德拉说,“我爸引以为豪。”

你笑而不语。

“好吧,这么说,我用我爸爸和他朋友的天使投资[24]创立了这家公司,然后我宣布成为公司的发言人,而负责实际事物的另有其人。”桑德拉说,“这么说你满意了吧?”

“满意了。”你说。

“但那也算是桩事情吧,”桑德拉说,“而且我现在也正致力于做些实事。在各个研究院之间转来转去的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你的生活不需要你去操心,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不去操心生活。我们都知道坐享其成的那些人。活得并不好看。”

“确实如此。”你表示赞同。

“那你现在找到人生目标了吗?”桑德拉问。

“我的当前首要任务是弄明白我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你说,“只有弄明白了,我才会觉得找回了自己的人生。不然就算找到了人生目标我也不觉得是我自己的。”

你赤身裸体地站在镜子前,并不是因为你是自然主义者,而是你几近崩溃。你的iPad上显示的是桑德拉的线人为你调查出的医疗记录,也包括了你出车祸的信息。信息里还有你在医院的照片,照片上是你准备接受外科手术的样子;在麻醉后他们还拍下了你的大脑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