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集(第5/12页)

日本女军人:我听说幸亏找到了这种水泥,不然这一带毁坏得那么厉害,怎么抢修也来不及!

黑岩向观光团的人群走去。

观光团的男女都在用相机拍摄古色古香的明代建筑,店家、餐馆、茶楼……

那两个电影摄影师现在来到观光团前面,把摄影机架在临时铺起的轨道上,向后移动。

黑岩:(指着周围) 这些都是明朝留下的建筑,日军攻占南京的时候,都本着保护文物的精神,尽量不伤及这些建筑……

几个女人走到回廊的地面上,都发出惊叫——

人们朝她们看去,一个女人的半高跟皮鞋陷进仍然软和的水泥里,她拔脚时只拔出穿丝袜的脚,鞋子却像栽种的一样,半高跟在水泥上生了根,只剩鞋帮子露在水泥表层。

一个日本男人上去扶住她,她恼羞成怒地推开他,一脚踩在潮湿的水泥上,拔秧苗一样把鞋跟拔出来。

日本老太太的木屐也陷入水泥,她要挪步,却只挪出穿洁白棉袜的脚,木屐还留在水泥里。她站立不稳,趔趄着,幸亏日本老头的反应快,把老太太扶住。

人们低下头,发现他们的脚已经在水泥人行道上踩出大片大片乱七八糟的脚印。

抱怨声起来了,尤其是女人们……

黑岩沉下脸,看着到处被踩坏的路面。

特写:大头娃娃面具内,日本女军人愤愤的面孔,鼻梁上的白绷带快要掉了,只有一条胶布粘在皮肤上,也许是因为刚才跳秧歌过分卖力……从面具眼睛部位的两个孔看出去,女记者田间雪子走到她面前。

田间雪子:(日语) 我在国内就听到回到国内的同事说,这一带的古老建筑毁掉了百分之八十。显然这些是昨天刚建起的“古建筑”。

黑岩向田间雪子投来一瞥不以为然的目光。

日本女军人敌对的目光从大头娃娃面具上的两个孔里射向田间雪子。

教堂/后院 日/外

法比坐在英格曼的坟丘前,以左手握着一把小刀,在一块木头上刻下两行英文:“JOHN ENGLEMANN 1866—1937”。

法比端详着自己笨拙的字迹。

法比:您要是不纠正我,没硬把我改成右撇子,我肯定不会刻得这么丑……

闪回:童年的左撇子法比用左手拿着一支蘸水钢笔,在龙飞凤舞地抄写英文课文。英格曼把笔从他手里抽出,放到他右手上。法比发愁地看着自己笨拙的右手和笔,就像看着别人的手。他回头看一眼神父弹奏风琴的背影,悄悄把笔换到左手。刚写两个字,英格曼的手又出现了,从他的左手抽出笔,再次放到他右手上,法比抬起眼睛,看着神父平和的脸,既不怒也不笑。

闪回结束:法比刻完最后一刀,两串眼泪滴落在1937这个年份上……

他把墓碑插在坟丘前面的土里,使劲按着。

法比:(一边擦泪一边诉说) 现在您就将就吧。等日子好过了,我去雇个石匠来,给您漂漂亮亮地修个陵墓,不能输给前头那几个神父,他们没有法比,您有法比,法比没别的出息,给您尽孝的出息还是有的。就这样草草了事地落土,法比就太不孝了。

孟繁明:(画外音) ……法比?!

法比大惊地转过头,看见十多米外站着的孟繁明。

孟繁明看见了法比刚竖立起来的墓碑。

孟繁明:昨天夜里,我们看见教堂着火,就在为你和英格曼神父担心。果然……

法比:你们,谁们?

孟繁明:我和书娟她们……

法比:(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们……她们在哪?!

孟繁明:离北边城墙不远。

法比:(思索着,慢慢站起来) 必须马上把她们送出南京。

孟繁明:对。日本兵随时偷越安全区,国际委员一共只有二十一个人,平均一个人要照看一万多个人,就是他们不吃不喝不睡觉,也照看不过来。每天少说有上百的女人给日本兵糟蹋,十一岁、十二岁的小女娃,跪地求饶都逃不过……再说,日本人开始做人口登记了,借口是要找出在安全区隐藏到现在的两万名中国军人,实际上还不晓得打什么鬼主意!

法比:把这些小女娃送出城,无非两条路:一条水路,一条旱路,两条路都要通过日本兵的层层关卡,没有车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