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胜利勋章(第2/3页)

但是,也有两位本来很可能晋升苏联元帅的将领没见到胜利就牺牲了,令人痛惜。他们是1943年2月12日晋升大将的尼古拉·瓦图京和刚于白俄罗斯战役期间晋升大将的伊凡·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瓦图京1944年2月29日在前线遭“乌克兰起义军”(伏击,受了重伤,医治无效于4月15日去世,葬于基辅。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则于1945年2月18日在东普鲁士前线被炮弹破片击中阵亡,还不满39周岁,是苏军最年轻的方面军司令员。

顺便说说,“二战”期间英、美等同盟国军队阵亡将领军衔最高的是美军西蒙·巴克纳中将(Simon Bolivar Buckner,1886—1945),1945年6月18日在冲绳岛战役中死于炮击。是役美军伤亡48,000人(其中阵亡及失踪12,000人),超过此前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和硫磺岛战役的总和,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就整个“二战”而言,也仅次于欧洲战场的“突出部战役”。

伏击瓦图京致其伤重身亡的乌克兰起义军,是一支在乌克兰西部活动、以争取乌克兰独立为目标的极端民族主义军队,既反对苏联,也反对纳粹德国,还反对波兰和捷克,并且残酷迫害犹太人。1943—1944年在乌克兰西部瓦莱尼亚和东加利西亚对波兰人进行的“种族清洗”尤其令人发指,两地被杀害的波兰人、而且基本上是都是平民分别达4万~6万人和2.5万~4万人,大大超过“卡廷事件”被害波兰军人的数字。据说义军领导人发布的命令是消灭所有年龄在16至60岁的男子,实际上大量妇女和儿童也被残杀。起义军如此仇视波兰人并非偶然,他们活动的乌克兰西部是“寇松线”以东1920年波苏战争后被波兰占领的部分,为了把那个地区“波兰化”,迁来不少波兰移民。尽管在总人口里波兰人仍然是少数,但却掌握实权,被他们看作是外来统治者。乌克兰起义军提出“在未来的乌克兰土地上清除所有非乌克兰人”,针对的主要就是他们。

值得注意的是,在乌克兰后来对乌克兰起义军的评价有很大分歧。2007年10月12日,时任乌克兰总统的维克多·尤先科(1954—)追授乌克兰起义军主要领导人罗曼-塔拉斯·舒赫维奇(1907—1950)和斯捷潘·班德拉(1909-1959)“乌克兰英雄”荣誉称号,引起犹太人、波兰人以及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议。2010年4月乌克兰行政上诉法院裁决尤先科的决定违法,2011年1月乌克兰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1950—)宣布废除该决定。

回头再说斯大林对苏军将领的做法,有奖自然也有罚,且举两例。

马基恩·波波夫,1943年8月26日晋升大将,1944年4月20日被降为上将。战后(1953年8月3日)再次晋升大将。华西列夫斯基曾经评价说,如果没有酗酒的毛病,他本可成为苏联元帅。

伊凡·彼得罗夫(1896—1958),1943年10月9日晋升大将,1944年2月4日因塔尔罕角和刻赤港登陆作战失利被降为上将,1944年10月26日重又晋升大将。

晋升军衔之外,斯大林也很注意精神鼓励,在原有的苏联英雄、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等荣誉之外,1942年7月29日专门为战功卓著的苏军将领设立苏沃洛夫勋章和库图佐夫勋章,各分三个等级。第一级苏沃洛夫勋章是最高军事荣誉奖励,每一枚都有编号,首枚授予朱可夫,第二枚授予华西列夫斯基,第三枚授予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炮兵主帅尼古拉·沃罗诺夫。后来还授给了艾森豪威尔、马歇尔、蒙哥马利等同盟国将领和南斯拉夫游击队领导人铁托。——别忘了,南斯拉夫游击队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而且唯一拥有空军和海军的游击队。有趣的是,它的正式名字也是“人民解放军”。获授库图佐夫勋章的则有不少中将或者少将。

1943年11月8日,苏联决定颁发“胜利勋章”,“胜利”这个名字是斯大林亲自选定的。1944年4月10日正式颁发,第一枚授予朱可夫,第二枚授予华西列夫斯基,第三枚才给了斯大林。到二战结束,共颁发19枚(其中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和斯大林各获两枚),其他获授者依次是罗科索夫斯基和科涅夫(同于1945年3月30日)、马林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同于1945年4月26日)、戈沃罗夫(1945年5月31日)、铁木辛哥和安东诺夫(同于1945年6月4日),梅列茨科夫(1945年9月8日)。此外还授给了5个外国人:艾森豪威尔(1945年6月4日),蒙哥马利(1945年6月5日),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一世(Mihai I,1921—,1945年7月6日),波兰将军米哈伊·罗拉-齐米尔斯基(MichałRola-Żymierski,1890—1989,1945年8月9日),铁托(1945年9月9日)。罗马尼亚国王获授是因为他在战争最后时刻与纳粹德国决裂,积极和苏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