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图哈切夫斯基案与苏联红军第一次“大清洗”(第2/8页)

“军指挥员”,领章为三个菱形符号,相当于上将。

“师指挥员”,领章为两个菱形符号,相当于中将。

“旅指挥员”,领章为一个菱形符号,相当于少将。

不难看出,这些军衔实际上表示的都是所任职务,但常常出现职务提升而军衔依旧的情况,例如已经担任军长的人的军衔可以仍为“师指挥员”。1940年5月7日,苏联恢复使用与其他国家——致的军衔术语:генерáл-майóр(少将)、генерáл-лейтенáнт(中将)、генерáл-полкóвник(上将)、генерал армии(大将)。但原来的“军指挥员”只转为中将,“师指挥员”、“旅指挥员”依此类推,转为少将、上校,这与苏军一度取消“旅”的建制,“师”之下即为“团”有关。

1943年10月9日,领章、肩章上的三角形、方形、菱形符号改为与其他国家一样的五角星符号,同时增设“兵种主帅”包括炮兵主帅、航空兵主帅、装甲兵主帅、通信兵主帅和工程兵主帅,不过他们都低于“苏联元帅”。

佩戴“一级集团军司令员”领章的约那·亚基尔(1896—1937)

1937年春,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突然改任伏尔加军区司令员,这是明显的降级使用,但没有说明原因。人们都清楚,不说明原因就是有原因,有不便说明的原因。果然,改任不久,5月22日就被秘密逮捕带回莫斯科。与他同时被捕的还有约那·亚基尔(1896—1937)、耶洛尼姆·乌博列维奇(1896—1937)、罗伯特·埃德曼(1895—1937)、奥古斯特·科尔克(1887—1937)、维托弗特·普特纳(1893—1937)、鲍里斯·费尔德曼(1890—1937)、维塔里·普里马科夫(1897—1937)等7名红军高级将领,他们被控犯反苏托洛茨基阴谋集团和为纳粹德国充当间谍罪,未及一个月就被判处死刑,6月11—12日夜晚枪决,这就是著名的“图哈切夫斯基案”。此案还有一名牺牲者,红军总政治部主任雅科夫·加玛尔尼克(1894—1937),他是图哈切夫斯基许多军事主张和改革措施的积极支持者,曾被任命为审判该案的特别军事法庭成员,但因坚持主张图哈切夫斯基等人无罪,最后以自杀了结生命,死后也被列入阴谋集团。

这个大案也称“反苏托洛茨基军事集团案”。原来,虽然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后成立的人民委员会中担任的是外交人民委员,但1918年4月8日就改任陆海军人民委员,因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已经成为第一要务。1918年9月2日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也由他担任。红军总司令起初是原“红色拉脱维亚步兵师”师长尤吉姆·瓦彻提斯(1873—1938),因为十月革命后临时政府首脑亚历山大·克伦斯基(1881—1970)随即命令沙俄第3骑兵军军长彼得·克拉斯诺夫(1869—1947)率部反扑,粉碎这反扑的正是红色拉脱维亚步兵师。1919年7月改由谢尔盖·加米涅夫(1881—1936)担任。注意,别把他和列夫·加米涅夫相混淆。此外,当年的列宁卫队也主要由拉脱维亚水兵组成,值得注意的是200人里有70名在俄华工。整个内战期间托洛茨基一直是苏联军事方面的最高负责人,红军许多高级将领与他在工作上有联系是自然的事。

顺便说说,反扑失败后克拉斯诺夫被俘,承诺不再进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活动后获释。但后来他食言参加“白军”,与红军为敌,再次失败后流亡德国,“二战”期间又组织在德“白俄”与纳粹合作。“二战”结束时率部向英军投降,后来被移交给苏联,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以叛国罪判处他死刑,1947年1月17日以绞刑方式执行。

和三次被西方视为“作秀审判”的公开审判不同,“图哈切夫斯基案”是秘密审判的。为此专门组建了以瓦西里·乌利赫(1889—1951)为首的特别军事法庭,成员有瓦西里·布柳赫尔(1889—1938)和谢苗·布琼尼(1883-1973)两位苏联元帅,还有雅科夫·阿克斯尼斯(1897—1938)、鲍里斯·沙波什尼科夫、伊凡·别洛夫(1893—1938)、巴维尔·德边科和尼古拉·卡希林(1888—1938)等多名高级将领。然而,除乌利赫、布琼尼和沙波什尼科夫三人外,其他人后来都没能逃脱自己也被清洗的厄运。乌利赫出生在拉脱维亚,父亲是一名德裔拉脱维亚革命者,母亲是俄罗斯贵族,全家曾因革命活动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十月革命后经托洛茨基介绍进入“契卡”,后来转到苏联最高法院。除图哈切夫斯基案外,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以及叶若夫等人的案件也都是由他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