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5/8页)
搜寻幸存者和遇难者
阿吉纽西大捷挽救了雅典人,但他们没有高兴多久,因为他们很快就为了这场战役的结局而大吵起来。战役结束后,雅典舰队分散在越来越汹涌的大海上,大约是4平方英里的海域。他们在战役中损失的25艘船当中有12艘的残骸还漂浮着,可能有1000人在挣扎求生,其中很多人抓着船只残骸,大量死尸也附着在残骸上或漂浮在周围的海面上。三列桨座战船的船长们在得胜后没有停下来营救幸存者,也没有收回死者遗体以便安葬,而是迅速返回了阿吉纽西,商讨下一步策略。
对希腊人来说,收回死者遗体几乎和营救幸存者一样重要。在史诗中,奥德修斯来到冥界,妥善安排一位阵亡战友的葬礼。在古典悲剧中,安提戈涅拒绝服从国王的命令,宁愿自己丧命,也不愿意让她死去的兄弟暴尸荒野。雅典人为何忽视了这么神圣的义务?
部分原因是这场战役出乎雅典人的预料,舰队比通常情况更加深入开阔海域,并且分散在面积很大的海面上(前411年以来的其他海战都发生在靠近陆地的狭窄海域)。按照标准程序,战斗结束后,胜利者的舰队会靠岸,然后决定如何营救幸存者和收回死者遗体,以及谁具体负责这些事情。在正常情况下,每次战役后都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项任务。无疑这也是雅典人预期的战役结果,因为雅典人两面包围敌人的计划会使己方的全部船只进入离阿吉纽西群岛不远的较小海域。但最后很多敌船逃到了很远之外,雅典人不得不追击敌船,这样一来通常的做法就无法实现了。
船长们最终将舰队撤回阿吉纽西群岛时,出现了第二个问题。科农还在12英里之外,被斯巴达人封堵在米蒂利尼港口。米蒂利尼的斯巴达指挥官爱特奥尼库斯得知战役结局之后,肯定会逃跑并与希俄斯岛的斯巴达舰队会合。那么,斯巴达舰队就有超过90艘战船,这会成为一支新舰队的骨干力量,以便将来再次挑战雅典人。这些战略考虑迫使雅典人将舰队调往米蒂利尼,以切断斯巴达人的退路;尽管雅典人肯定是左右为难,不知道是先截断斯巴达人的退路,还是先履行对幸存者与死难者的义务。最终他们选择了妥协:舰队三分之二的船只及全部8位将军匆匆赶往米蒂利尼,而47艘战船则被留下实施搜救,由三列桨座战船船长塞拉门尼斯和色拉西布洛斯指挥。
这个决定受到了很多批评,但它很有道理。去往米蒂利尼的舰队如果成功切断了爱特奥尼库斯部队的退路,肯定要发生交战,所以派遣将军们(正是他们筹划和执行了在阿吉纽西的作战计划并取得辉煌胜利)去收拾残敌是很有道理的。塞拉门尼斯和色拉西布洛斯不是普通船长,而是具有突出才干和丰富经验的前任将军。他们开始着手完成自己的使命,但遇到了一个新的困难:海上刮起了风暴,惊涛骇浪,奉命搜寻幸存者和遇难者的人们心惊胆战。
在爱琴海航行过的人都知道,那里的风暴有多么难以预料、狂野暴虐,甚至现代船只也可能遇险。三列桨座战船远远不如现代船只坚固可靠,风暴对它们的威胁一定更大,因为它们无法应对这种糟糕的海况。在阿吉纽西群岛,塞拉门尼斯和色拉西布洛斯麾下的水手们拒绝服从命令,“因为他们在战斗中吃了很大的苦头,而且风浪太大”(Diodorus 13.100.2)。船长们尽力说服水手们,但海况很快就变得非常恶劣,再争论也是无济于事了。
在风暴的威胁下,去往米蒂利尼的主舰队也被迫返回,于是和搜救舰队合兵一处。此刻一定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将军们看到自己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一定很生气,并责怪了两名负责搜救的船长。塞拉门尼斯和色拉西布洛斯一定觉得这是不公正的指控,怒火中烧,或许还认为将军们原本应当在风暴变得严重之前就开始搜救。
当天气好转后,整个舰队前往米蒂利尼,但途中遇到了科农,后者带来的消息称爱特奥尼库斯及其50艘三列桨座战船已经逃走了。在米蒂利尼停留后,雅典人追击至斯巴达舰队的希俄斯岛基地,但爱特奥尼库斯不会蠢到冒险出战,于是雅典人只得返回萨摩斯岛。他们伟大的胜利被玷污了,即未能执行搜救任务,而且在搜救上没有尽到全力。将军们在考虑如何向雅典公民大会报告时,一定会因为这些因素而感到沉重。起初他们打算汇报战役的全部细节,包括两位船长未能执行搜救任务,但后来被说服了,决定闭口不提这个事件,而仅仅说一切问题都是风暴造成的。他们一定意识到,向任何人提出指控都必然会导致争吵,而塞拉门尼斯和色拉西布洛斯广受爱戴,是本领高强的演说家,而且拥有强大的政治支持,所以一定会是非常难以对付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