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史》的主要内容(第6/7页)
现在雅典军的统帅只有尼基阿斯和拉马库斯了。他们没有马上进攻叙拉古,而是在西西里的西部海域劫掠,将敌对城邦的居民抓来卖为奴隶。叙拉古人乘机作了迎战准备。公元前415年冬,双方初次交战,雅典人占了上风。随后雅典舰队在那里过冬,准备明春再战。
公元前414年,叙拉古人召开公民大会,推举智勇双全的赫摩克拉特斯(Hermocrates)等三人为将军,领导抗击雅典人的入侵。同时,派遣使者前往科林斯和斯巴达,请求发兵援助。雅典人在叙拉古城外修筑一道城墙,试图将其围住;叙拉古人在城外也加筑城墙,与之对抗;他们还在一切可能登陆的地方,将木桩凿入深水,做成水下暗桩,以阻挡雅典海军的进攻。
阿尔基比阿德斯投靠斯巴达之后,在斯巴达公民大会上积极为雅典的死敌献计献策,来攻打他的父祖之邦。他分析了军事形势,提出两项具体方案:一是派遣军队到西西里去,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叙拉古;二是在陆上进兵阿提卡,在狄凯里亚(Decelea)建筑一个要塞,这是雅典人最害怕的。斯巴达当政者采纳了他的献计,着手实施这个计划。公元前414年,雅典人围攻叙拉古,取得明显优势,但拉马库斯在战斗中被杀,这样,全军由尼基阿斯一人统率。叙拉古人处于被封锁的困境,亟待外援救助又杳无消息,他们认为已经没有取胜的希望,他们甚至和尼基阿斯开始商谈投降的条件了。在此紧急关头,斯巴达将领吉利浦斯(Gylippus)率军抵达西西里。他占据爱皮波莱(Epipolae)高地,使雅典人的城墙包围战术不能奏效,战局随即有所改观。同年冬,尼基阿斯给雅典当局发去一封求援信,并请求解除其将军职务。雅典当局答应再派军队和增加军费,但不同意免除其职务;选派德摩斯提尼、攸里梅敦(Eurymedon)二人为将军,与尼基阿斯分掌军权。德摩斯提尼筹组远征军,公元前413年6月底,这支拥有73艘战舰、5000名重装步兵的援军抵达西西里。
雅典方面,德摩斯提尼的增援舰队业已开到,他们因此而大受鼓舞。于是,雅典人在夜幕掩护下,在爱皮波莱地区展开一次突袭行动,叙拉古人猝不及防,形势对雅典人很有利。但随后叙拉古人进行了有力的反击,雅典人败退,损失很大。这样,在海上和陆上雅典人都受到重创,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尼基阿斯和德摩斯提尼的主张出现严重分歧。德摩斯提尼的意见是,征服叙拉古已经无望,应该班师回国,保存实力;即便不撤军,也应及时转移,在西西里岛上也可以袭扰敌人,劫夺敌方财产以供己用;在海上,雅典舰队仍然有优势,只要不在狭小的水域交战,便可无虞,总之一定要行动,不能再迟疑观望了。尼基阿斯承认雅典军的处境恶劣,但他说叙拉古人的处境更坏,如果这样撤军恐不被雅典民众所接受,弄不好还被公民大会来一个“不公平的判决”处死,还不如拼死一搏,果真要死,也宁愿死在敌人手中。由于尼基阿斯固持己见,按兵不动,雅典军队一再贻误军机。
与此同时,叙拉古方面援军又至,准备水陆两线对雅典人发动进攻。形势对雅典人更加不利,他们开始后悔没有及时撤离,尼基阿斯终于不反对转移了。然而,正当雅典军队准备转移的时候,公元前413年8月27日晚发生了月食。尼基阿斯和许多雅典人相信占卜之类的事情,据随军的星象家预言,须等到过了三个九天之后,方可再讨论军队移动之事,所以雅典舰队又停留下来。
最后的决战,双方投入舰船共约200艘,其中雅典有110艘,武装人员不下4万。雅典舰船的船头一向较轻,调动迂回比较灵活,开战时先冲破敌人阵线,然后攻击敌船侧面或船尾,这样往往占有优势。但叙拉古人针对这种情况改装了舰船,把船头斫短,安上坚硬的船喙(“撞角”),用以迎头撞击并凿穿雅典的船头,使雅典人无法抵御。况且,“大港”水面狭窄,雅典人惯用的迂回战术适合开阔的海面,这里却无法施展,所以这一战雅典人损失不小。一向无敌的海上霸主居然被打败,这大大增强了叙拉古人的信心。雅典人的舰队遭到叙拉古人封锁,军粮不足,突围无望。他们海上突围不成,便想往陆上转移,力图保住一些军力,以图再举。赫摩克拉特斯看到当夜无法组织军队作战,便派人向雅典方面假装递送情报,说叙拉古人已占据要道,当夜不能突围,尼基阿斯果然中计。天亮之后,叙拉古人守住要道,派骑兵和轻装兵前来袭扰。雅典军给养缺乏,士气低落,不识路向,四面楚歌,只能任人宰割了。随后,德摩斯提尼及其部下被分割包围,在绝望中率部投降。尼基阿斯率众冲到阿西纳鲁斯(Assinarus)河畔,饥渴难忍的雅典人乱作一团,不顾一切地喝水和渡河逃命,这场战事随即成了对雅典远征军的一场大屠杀,结果除战死者(据说仅溺死在河中的就有1.8万人)外,被俘者共约7000人。远征军主帅尼基阿斯被处死。侥幸得以逃生的,寥寥无几。雅典此次远征前后共损失战舰200余艘、将士5万余人,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