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这是一支张皇失措的部队”(第7/14页)

在中南海,毛泽东收到彭德怀的电文的同时,也收到了大量的朝鲜敌情通报。一份份情报叠放在案头,毛泽东仔细地查阅着每一份情报,认真地思考着……

美国正试图把“中国干涉朝鲜”案列入联合国大会的议程,意欲把中国推上被告席。

美国陆军总参谋长柯林斯奉命到日本和朝鲜前线与麦克阿瑟、沃克及其他美军高级将领会商之后,认为“联合国军”在朝鲜的态势已无希望。柯林斯认为,在目前朝鲜人民军及中国志愿军进攻的速度和范围的条件之下,由于美军在人力及装备上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及士气的极端低落,美军不能组织坚固的防御。从柯林斯上述报告中证明,他已给予麦克阿瑟以适当的指示,命令他准备船只并集结军队于一定的港口,以便进行撤退。麦克阿瑟已集中大批船只及舰队于咸兴以南的兴南港,并公开宣称将所部从该港撤退。元山之敌已从海上撤退。陆战师等部被围军队,已有200余辆卡车由陆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率领,冲出包围,进抵兴南港。这样看来,黄草岭地区被围敌之各部现已没有战场上统一指挥官了。

种种迹象表明,汉城之敌正在做撤退的准备,毛泽东决定趁着“联合国军”内部混乱、举棋未定的时机,立即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休整。他于12月13日致电彭德怀并告高岗:

(一)目前美英军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很大的不利。(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分敌人。然后看形势,如果敌人以很大力量固守汉城,则我军主力可退至开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准备攻击汉城条件,而以几个师迫近汉江中游北岸活动,支援人民军越过汉江歼击伪军。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我西线六个军在平壤、汉城间休整一时期。

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的电示后,坚决克服因连续作战部队异常疲劳、兵员不足及供应不及等困难,决定发动第三次战役。12月15日,彭德怀致电金日成和毛泽东:我以六个军向开城、涟川、金化线攻击前进,求得在汉城、原州线以北歼灭一部敌军,得手后再看情况。

同日,彭德怀、邓华、朴一禹(中朝联军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解方致电西线各军、东线宋时轮并报军委:为粉碎敌企图以三八线为界,重整残部准备再战之阴谋,奉毛泽东主席命令决心继续向三八线以南前进,求得在汉城、原州、平昌线以北地区歼灭美军和南朝鲜军一部,第一步以三八线以北的市边里、涟川为目标攻击前进。

志愿军西线6个军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向南前进。“联合国军”未做抵抗,继续向南撤退,于1950年12月16日全部撤至三八线以南。这时,朝鲜党政军民士气高涨。朝鲜党和政府出于尽快统一朝鲜的意愿,希望志愿军和人民军能迅速解放朝鲜全境,苏联方面也有这样的考虑。

这一仗能使美军撤离朝鲜全境吗?朝鲜战争能迅速结束吗?即使在美军全线向南撤退的时候,彭德怀也并不乐观。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美军和南朝鲜军士气虽然较前低落,现还有26万左右兵力。政治上,敌人马上放弃朝鲜,对于帝国主义阵营来说是很不利的,英、法也不要求美国这样做。如再吃一两个败仗,再被消灭两三个师,可能退守几个桥头阵地(釜山、仁川、群山),也不会马上全部撤出朝鲜。彭德怀将他的想法电告毛泽东,并提出了“我军目前应采取稳进”的方针。

为避免意外过失,彭德怀又提出:“拟集中4个军(50军、66军在两翼牵制敌人)首先歼灭南朝鲜第1师,后相机打南朝鲜第6师。如果战役发展顺利时,再打春川之南朝鲜第3军团,如不顺利即适时收兵。能否控制‘三八线’,亦须看当前具体情况再行决定。”

毛泽东于12月21日复电:

你对敌情估计是正确的,必须做长期打算。

美英军正在利用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进行其政治宣传,并企图诱我停战,故我军此时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进行休整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