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这是一支张皇失措的部队”(第4/14页)
接着,杜鲁门和艾德礼又进行了4天的会谈。经过反复商谈,美、英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并发表了杜鲁门和艾德礼的会谈公报。
会谈公报声称“两国在外交政策上目标是一致的”。公报攻击中国“破坏”了联合国决议,说两国决没有“姑息”侵略的任何想法。同时声称愿意通过谈判结束冲突,但任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做法都应符合联合国关于建立一个所谓“自由与独立的朝鲜”的目标。
公报还宣布:一、美国和联合王国的军事力量要尽快地增强。二、两国应该扩大武器生产,供给所有和我们联合在一起,进行共同防御的自由国家的部队使用。美国和联合王国应该和其他自由国家一起,继续做出共同的安排,通过这种所有国家将对共同防御适当地贡献一份力量。
关于杜鲁门恫吓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问题,公报写道:“总统声明他希望世界局势永远不致有使用原子弹的必要。总统告诉首相说,他也希望把可能改变这种局势的情况发展随时通知首相。”
2 最惨重的败仗
“我们吃了败仗—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败仗。”
美军在朝鲜遭到惨败的消息传到美国后,新闻界推波助澜,竞相报道。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文章将美军的这次失败称作“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时代》杂志说:“我们吃了败仗—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败仗。”
《新闻周刊》称其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的军事败绩。可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军事灾难。”
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对于失败的责任相互埋怨、指责。有的指责麦克阿瑟判断错误,指挥笨拙,要求撤麦克阿瑟的职。有的把责任归咎于华盛顿当局的政策,有的议员建议罢免总统杜鲁门。
美国国会的一些参议员要求撤换艾奇逊。杜鲁门亲自出马辩护,他用艾奇逊彻底反对共产主义的历史来为艾奇逊辩护。他说:“如果共产主义今天在世界上得势的话……艾奇逊即使不是为自由基督教的敌人所打死的第一个,也将是头一批人中的一个。”
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也发表演说。他在演说中承认美国在朝鲜的失败已无可挽回,并尖锐地抨击杜鲁门的外交政策。他说:“联合国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
胡佛要杜鲁门改弦更张,他说:“美国应把它的西面边界确定在日本、菲律宾与台湾,把东面边界确定在英国,并把美洲大陆当作文明与基督教义的直布罗陀要塞。”
英国对“联合国军”遭到的惨败表示大为不满,他们把不满发泄在麦克阿瑟身上。英国国防大臣辛威尔说:“有一段时间,麦克阿瑟似乎是超出了我们在事件开始时所了解的目标,结果我们走近了驻有庞大中国军队的东北地区边境。我们知道那里大约有7万军队准备作战,麦克阿瑟将军可能认为他满可以对付他们。但是,那里可能有更多的军队,他的情报弄错了。我们的处境实在可怕,欺骗自己是没有用的。”
英国工党议员伊文斯在演说中也对麦克阿瑟大加抨击。伊文斯说:麦克阿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鲁莽闯祸的人”,“是俗语所谓闯进了瓷器店的牛”。
他还说:“麦克阿瑟已给自己派定了一个要以武力铲除世界上共产主义的新的政治救世主的角色。但是,这是行不通的。……共产主义是毁灭不掉的。”“亚洲人民不会为维护像李承晚与蒋介石那样腐败的政权而战斗。”
在朝鲜战场,“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下,溃不成军,拼命夺路南逃。从平壤往南的路上,塞满了一支大规模撤退的军队。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倾泻着军队、卡车、重炮和重装备所形成的洪流,向后移动。
据东京“联合国军”司令部向美国国防部的报告说:联合国部队在11月30日和12月1日有1.1万人阵亡、负伤、失踪或被俘。第2步兵师损失了6380人,几乎是其兵力的一半。据信5000人的土耳其旅损失了1000人。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在战场上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是11万人,而据情报分析,中国人的兵力为25.6万人,北朝鲜人的兵力为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