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帕斯尚尔战役(第5/7页)
坐镇德军总部的鲁登道夫对来自佛兰德斯的战败感到惊慌,开始想方设法发动进攻,希望从伊普尔吸引走英军的兵力。他想不出什么可能方案。德军此时缺乏足够的兵力,贝当继续在凡尔登发动进攻,其他几个战场的法国部队也恢复了令人信赖的战斗状态。鲁登道夫命令第六集团军切换回新防御体系。这样做至少能使大部分德国部队避开英军的大炮轰击。除此之外,德军毫无伎俩可施,只能希望获得解脱。鲁登道夫在回忆这段时间时说:“西线的战斗变得非常严峻,代价极高,德国部队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严重的局势。我感到压力很大。西线的局势似乎影响我们在其他战场执行既定计划。我们的消耗量是如此之大,引发严重的疑虑,没有人曾预见到这样的局势。”
德国人的解脱从天而降。那场从10月3日开始的小雨,转变为连绵雨,几天后转变为倾盆大雨,大雨不停地下着。佛兰德斯变成一个巨大的浅水湖,每个弹坑和低洼地都装满了水。此时结束第三次伊普尔战役,应该说正是时候,英军将领在10月7日开会时,普卢默和高夫都偏向立刻结束战斗。黑格不予理睬。此时,普卢默的部队已处境不利,如果在来临的冬天中不付出异常的艰辛,根本不可能守住它。一种解决方案是撤退回地势较高、较干燥的地带,这个方案对黑格极为不利,黑格为获得目前的战果付出极大的代价,劳合·乔治肯定会做出反应。黑格宣布,唯一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就是继续推进,占领帕斯尚尔岭(Passchendaele Ridge),这是一条像蛇一样弯曲的山岭,梅西讷岭是其一部分。事实上,所有的英国部队都处于破破烂烂的状态,来自英联邦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的部队将发挥主要作用。
帕斯尚尔战役的第一次进攻于10月9日展开,地点是在激情谷,天下着雨,作战条件困难得难以展开战斗。水淹没了地面上几乎所有的东西,水的下面是泥,泥深得不见底。几乎找不到落脚点,难以移动大炮,安置好的大炮也发生晃动,人行走困难。大型炮被淹没看不见踪影。轻型铁轨也被淹没。运输炮弹的唯一办法是用骡子运送包裹,但是许多骡子被淹死了。大炮轰击后,炮弹不爆炸就消失,因为烂泥太软而无法触发导火索。不知何故,位于中路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部队取得进展,但是,原先只受到一个方向的机关枪射击,而他们的新位置暴露在三个方向的机关枪射击之下。最后,他们挣扎着退回了出发点。伤员无法带回,都淹没在烂泥中了。
一名在战场上负责侦察的澳大利亚军官说:“斜坡上布满了死尸,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我钻进一个碉堡,发现大量死尸。出来后,我又小心进入下一个碉堡,发现有50个来自曼彻斯特的英国兵还活着。我从来没有见过受损如此严重的部队,士气非常低落。他们在碉堡后面蜷缩着,处于极度的疲惫和恐惧之中。德国人一整天都在射杀他们,已经有57人被杀,死去的和即将死去的堆放在一起。伤员很多,没人照顾,极度虚弱,他们呻吟着,抱怨着……有的伤员已经待在那里四天了。”那军官继续侦察,他发现另一掩体,里面有“24个伤员,2具德国兵尸体,外面有6具德国兵尸体,尸体处于不同程度的腐败。恶臭难忍……天亮了,我的周围20码(约18米)内有40具死尸,整个峡谷里到处都是死尸”。
加拿大人被挑选为主攻,这支部队的指挥官阿瑟·柯里(Arthur Currie)有顾虑。他预测占领帕斯尚尔将给他带来1.6万人的损失,但他并没有拒绝执行命令。他率领部队在10月26日发动进攻,遭受惨重伤亡,但也造成德军同等严重的伤亡。他的进攻在还没有攻下帕斯尚尔岭的情况下被迫停止了。加拿大部队4天后再次发动进攻,结果一样。除了其他的磨难外,士兵们在帕斯尚尔战役中缺少饮用水。运水和运炮弹一样困难,四处都是沼泽,沼泽布满了废物和死尸,有人的,也有动物的。
欧洲另一战场此时正燃烧着烈火,意大利前线的流血规模自1915年开战以来,突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意大利军队的总司令路易吉·卡多尔纳又发动了两次伊松佐战役,一次在5月,另一次在8月,他在这两次战役中损失了28万人。奥地利军队在两次战役中也遭受了骇人听闻的损失。双方都在寻找同盟的帮助。凶暴的卡多尔纳,简直就是穿着制服的野兽,他虔诚执行一种残忍的惩罚制度,对那些战果令他不满意的部队,每10个人中,他要枪杀1个。此时,他害怕俄国崩溃后奥匈军队可以全力对付意大利,于是向英国和法国求援。但是,英法除了继续输送炮火外,不愿派兵增援。奥匈帝国年轻的皇帝卡尔在听到他的参谋(此时康拉德已经被降级)说奥地利人难以抵御卡多尔纳的进攻后,向鲁登道夫求救。被拒绝后,他转而向德皇威廉求救,德皇威廉答应干预。德军派遣了一名将军前去意大利前线进行评估,评估报告说奥地利人确实处于能力的极限状态,于是鲁登道夫在犹豫之后还是创建了德国第十四集团军,这支军队的士兵、大炮、飞机都来自波罗的海诸国、罗马尼亚、阿尔萨斯、洛林。他让老将奥托·冯·比洛做这支军队的司令官,军队向南运动,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小的代价把意大利的局势稳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