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帕斯尚尔战役(第3/7页)
同一天,本笃十五世(Pope Benedict XV)给协约国的政府和同盟国的政府发去了信件,表示愿意出面协调和平谈判,只要不涉领土纠纷就行。像以前一样,教皇的条件是柏林必须答应放弃比利时。德国再次证明无法做出这样的承诺。年轻的外交大臣理查德·冯·库尔曼(Richard von Kuhlmann)决定不理睬梵蒂冈的新建议,直接与伦敦对话。他希望与英国达成一项秘密的排他协议,以德国撤出比利时为条件,要求英国停止与德国为敌。但是,德国新首相米凯利斯把这个有潜力的好想法给破坏了。他顺从了鲁登道夫的意志,鲁登道夫坚持德国不仅要实际控制大部分比利时国土,还要占领法国隆维-布里埃的铁矿和煤矿,还要获得非洲的一大片土地。与此同时,还有几个笨拙的谈判也在进行之中。比如,奥地利和法国以多种方式多次进行谈判,但是毫无结果,因为双方的决策人都决心让和平协议先满足自己的意志。米凯利斯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令人失望,他与贝特曼–霍尔威格一样成为德国议会仇恨的对象,三个月后不得不辞职。
8月2日,黑格恢复进攻,但天降大雨形成洪流。由于佛兰德斯的排水系统被毁坏,每一个弹坑都充满了水,大地变成沼泽,沼泽深度无人能用脚触到底。坦克难以运动,飞机不能飞翔,德军的大炮夺去更多英国士兵的生命。黑格继续努力向前。又过了两天,大雨继续下着,英军和法军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6.8万,他最终命令停止进攻,等待天停止下雨,大地变得干燥。
对部队来说,停止战斗并不是解脱。一名英国军官记录下整天躲在从德国人手里夺下的掩体中的经历。“里面只有5英尺(约1.5米)高,可是水就有2英尺(约0.6米)深。令人讨厌的水,水里尽是垃圾,有旧罐头,甚至有人的大便。当炮弹在附近爆炸时,臭味越发散发出来,十分强烈。我们幸运地找到德国人建筑的一个水泥架子,高出地面2英尺(约0.6米)。我们4个军官和其他6个人在水泥架子上过了一夜。根本没有地方躺下,也没有房间可供站立,我们基本上是蹲伏着。碉堡外是一个大炮弹坑,里面都是水,出去的唯一办法就是走一块10英寸(约25厘米)厚的木板。水坑里有一具德国兵的尸体,估计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气候发生变化时,那尸体一会儿浮起来,一会儿又沉下去。炮弹坑里有许多尸体和伤员,伤员哭喊着要求帮助,但是哭喊声渐渐地衰弱下去。”
8月10日,黑格终于等来一次重新发动进攻的机会,进攻目标是占领或驱赶走德国人的轻型炮火。这又是一场有限但代价高昂的胜利。战斗刚结束,黑格又开始策划在8月14日继续进攻。但是,天又下雨了,致使黑格决定先拖延一天,后来又决定拖延两天。当战斗重新开始时,战斗结果又恢复了往昔的样子:伤亡很大,几乎没有战果。黑格坚决不放弃,他有足够的理由不放弃,他给伦敦的承诺也迫使他不能放弃。与过去不同,他决定改变进攻方向。
至此,伊普尔第三次战役的第一阶段结束。在三周半的时间里,黑格的部队前进了2英里(约3公里),这大约就是他原计划中第一天目标的一半。两栖登陆作战还没开始,正等着占领鲁莱斯。随着局势逐渐变得明朗,英军无法占领鲁莱斯,两栖登陆作战部队随后悄悄地解散了。双方都在撤换伤亡过大的部队,德军换了27个师,英军换了14个师。在伦敦,劳合·乔治抱怨道:“血和泥,泥和血。这些人想不出什么更好的。”
进攻的重点从高夫的身上,转移到第二集团军的普卢默身上。普卢默在伊普尔已经有两年了,士兵对他都很忠诚,这是因为他像贝当一样关心士兵的福利,不愿浪费士兵的生命。他的士兵都有较高的士气,渴望战斗。与高夫和黑格不同,普卢默非常注意研究德军的新防御体系。他设计了一种反攻战术,这种新战术很可能来自梅西讷岭战役的经验。黑格批准了他的战术,要求他在3周内准备好。与此同时,黑格被召回伦敦,与劳合·乔治和战争政策委员会开会。会议还是像以前那样令人感到沉闷。黑格坚持不击溃德军不住手。罗伯逊继续支持黑格。会议结束,黑格回到法国,他的权力丝毫没有被削弱。这使得英国首相感到异常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