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关于日俄战争的研讨(一)(第5/6页)
一方面继续运动作战,一方面设法摧毁港内舰队,日本人视海参崴的俄国舰队为空气。这两种同时进行的活动证明了我所说的协调。这种协调,既看到了来自“存在舰队”论的危险,又意识到了陆上战争一旦延迟所引发的危险。“存在舰队”论者们宣称,只要旅顺口舰队存在,日本便不可能运输部队。日俄战争爆发之前六个星期,《泰晤士报》曾刊登了其陆、海军通讯员关于局势的简要述评,其中一段为:“由于旅顺口炮台后面存在一支敌对舰队,日本人可能不敢冒险将部队派往黄海。”之后,又写道:“除非俄国军舰被击沉、被俘获或被封闭于其港内,则日本远征兵力的交通线便无安全可言。”这些言论正好可以证明“存在舰队”论所固有的夸大性;俄国海军的作战策略也恰好可以证明受“要塞舰队”论之苦的严重后果。
如果在和平时期,“存在舰队”论的一些论述还是可以接受的。但要知道,就在日本第一次鱼雷攻击时,日军就已经到达仁川,而且后续增援迅速增加至五六万人之多。日军在中国东北和鸭绿江口以西的登陆确实有过短暂的推迟,其原因目前还不知道。但请注意,日军的登陆行动成功时,旅顺口内有4艘俄国战列舰,而且因鱼雷攻击而受损的俄国军舰已经有6艘修复完毕。
可以说,日本人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冒险,因为他们已经完全注意到了自己所面对的风险。他们对己方的战列舰十分珍视,因为陆军交通线靠它们护卫。他们已经意识到,俄国旅顺口分舰队和波罗的海分舰队在任何情况下所能造成的威胁,以及对其交通线的危害。然而,他们明知敌对的“存在舰队”的这些危险,还是愿意冒险。
战后六个星期,日本政府接到报告,旅顺口军舰已于3月11日趁大风雪逃走,其部队的运输因而中断了十日。还记得美西战争时期吗?沙夫特的陆军部队面对两份报告,等到报告被完全证实之后,才离开基韦斯特。日本人也一样,同样面对着存在舰队的可能危险。一旦报告被证实,那么交通线就时刻处于危险之中,然而,冒险必须继续。拿破仑的名言,不敢冒险便无法战斗。受到监视的港内敌方舰队和已经出港的舰队,情况完全不同。港内舰队可能出港,但不会直接使日本中断运输,他们会采取预防措施,调整部署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果敌军拥有一支实力相等或居于优势的舰队,敌人便可直接开赴海上,而交通线就可能时时被骚扰,甚至被阻断。但“存在舰队”论者却坚称一支劣势舰队就可产生这些作用。
“存在舰队”论夸大的作用,完全违背了陆战实践。在陆地,指挥官们总是用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分遣队监视威胁其交通的要塞。而且我相信,日本人的行动方针的正确,来源于他们能正视所有的真实条件,并以此协调行动。他们密切监视俄国舰队,限制其发挥效能,保证交通的安全。若米尼说:“一支精良的游击队总是给交通制造麻烦,即使是其所处的位置最为有利。”处于劣势的存在舰队其作战活动不外是游击队的突然袭击而已。
日本人曾经焦虑过一阵子,因为海参崴海军分舰队,虽然只有3艘装甲巡洋舰,但在日本海的一次袭击中曾俘获两三艘日本运输船[5]。他们深恐波罗的海舰队在这期间赶到。1799年,拿破仑在阿克城时也因同样的原因而失败,他的全部攻城辎重队被英国巡洋舰俘获,于是只好用野战炮攻城。千万不要就此下结论,认为只要敌方劣势舰队存在,就有中断运输的能力。果真是这样,拿破仑就应该在埃及等到攻城辎重队已运抵阿克城下,而日本人就应该限制运输,因为运输船会被俘获。
“要塞舰队”论对俄国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舰队集结于远东的方式;(2)舰队驻泊位置并非一处。从这两点可以推断出俄国当局的动机和行动原理。尤其是在已经明确地得知曾在俄国盛行的情况下。
俄国集结舰队的方式,军舰集结的数量位置、站场,都清楚地证明了俄国海军深受“要塞舰队”论的影响。更不用说仅从当局对旅顺口分舰队的使用便得知俄国的错误基础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