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基础与原理作战行动(第15/19页)

与在陆上一样,海上也要有设防哨所。海上设防哨所可能比陆上更重要,因为由于海洋的地表外形,在双方舰队活动的战场上很少能提供一些位置,便于劣势舰队依托它通过战术部署缩小与优势舰队的差距,而海上隐蔽所的需要和资源安全的需要,其程度比陆上更大。风力曾是有利条件,它可使舰船速度更快。舰只数量少的舰队速度可能比舰只数量多的舰队快。一支舰队的舰数越多,就越能发现在它们之中既有最快的军舰也有最慢的军舰这样两种兵力。一支舰队舰只越多,其单只军舰的速度就会有差距,而舰队速度并非平均速度,而是最慢的军舰的速度。所以,舰数越多的舰队,其舰队速度反而很有可能较低。这个情况要求一支退却的舰队可能无法快速驶抵它支援的港口,尤其是在它的追击者是一支护送着装有陆军部队的舰队时。

一直退却的舰队如果处于劣势,就不应该与进攻者保持距离。它应该后退,并且根据追击者的速度做出相应调整,用快速巡洋舰殿后并监视敌人。虽然敌人可能排除轻型舰驱逐它们,但轻型舰不能突入快速巡洋舰中,也不能阻断它们与主力之间的联系。如果双方速度相同,追击的巡洋舰就无法赶上退却的舰队,它们只能与敌人的快速巡洋舰保持一定的距离,由此它们也就暴露了其主力舰队的位置。退却的舰队一般不交战,除非条件极为有利,因为一旦丧失战斗力,它就会直接被逼近的敌人摧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采取防御的舰队来说,它应该与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伺机抓住任何有利条件。如果抓住有利条件就属于战术范畴,实际上,退却行动属于战术范畴。如果双方速度和技能相等,舰数较少的舰队机动速度更快,指挥更容易。舰数较多者应该如何机动,变成什么队形,运输舰队如何护卫;舰数较少者如何退却,如何创造机会进行骚扰,如何发动骚扰,这些问题属于大战术范畴。

退却的舰队到达设防港口外围的第一条防御线时,防御者的两股力量——港口和舰队,就结合在一起。这时候,问题是如何使用舰队。设想,如果逼近的敌人在海上居于优势地位,其在陆地也会居于优势,对于这一特定目标,他至少必须予以首先考虑。如果防御者只有一个港口,则其所面对的局势更为不利,因为单是煤炭补给就靠不住。如果这个港口防御很弱,难以坚守到防守者所希望的时间的到来,这一区域的防御者就会陷入绝境。

我的目的不是讨论限于绝境的情况,而在于讨论那些劣势不大、其技能和能动性可以弥补部分差距的情况。设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位置上可以互相支援,但根据其距离敌人必须分散舰队方可同时监视的港口,这时,处于弱势的防御舰队目的为集结战列舰;冲破封锁,任何一个港口都不能被封锁;战斗舰队尽量避战,除非条件非常有利。如果敌人第一个目标点尚不明确,防御舰队应该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以便能抵达任何一个港口并随机应变。例如,当纳尔逊无法肯定法国土伦舰队消失后的具体航向时,他写道:“在我尚未获悉某些真实情况之前,我既不驶往西西里以东,也不驶往撒丁以西。”东乡平八郎也曾在马山浦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世人对其存疑。

一支防御舰队在选择为总体防御所需的集中据点时[13],防御舰队就是总体防御的主要支柱,所以,除了要考虑其他方面,更需要考虑哪一个港口可能成为敌人的岸上作战目标。确定了这一点,则其附近的某一个据点就是防御舰队合适的位置。例如,俄国人有种种理由可以推断出日本人将在旅顺口登陆,并对该港进行攻击。因此,如果俄国舰队意在避战或推迟交战,则海参崴是其驻泊的上上之选。因为旅顺口可诱使敌人将其舰队和陆军都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成了中央位置,在这个点上日本人无法分散。俄国战斗舰队驻泊的海参崴便不可避免地会将日本的主力舰队吸引过来,这就为俄国巡洋舰分队制造了袭击日本陆军交通线的机会。另外,海参崴有两个出口,这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如果敌人的第一目标十分强固,则它必须延长作战时间,集中兵力方可将其攻克,这就牵制了它的兵力。即使是舰队不直接参与攻击,它也要担负掩护陆军到该处的交通,这是陆军与本土联系的最紧要环节。另外,舰队还必须对防御方的交通进行封锁,切断它与加煤或补给港口的联系。只有彻底攻下该地,攻击方的舰队才能彻底解脱出来。它在攻击中的任务有两个:支援陆上攻击;监视防御方海军,预防其可能造成的任何危害。如果防御方既机智又主动,那么攻击方的舰队必须分散才能同时完成以上任务。在这时,防御方的舰队司令享有主动权,尽管其国家处于守势,舰队处于守势,但在其总体防御计划中,舰队的职责就是攻击敌人的交通,牵制、迷惑敌人。为了应付防御方的牵制和骚扰,攻击方不得不采取防御措施。因此,进攻方必须对付两个必要的目标:防御方的舰队和港口。除非防御方自投罗网,使舰队在被包围的港口内被摧毁,如同旅顺口的俄国舰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