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基础与原理(二)(第4/6页)

海战时,海军相当于陆地战场上的野战军,而设防的战略港口就相当于陆上的梅斯、斯特拉斯堡和乌尔姆等要塞。军事家们认为对这类要塞实施占领必须根据战略性质而定,使其成为国家防御的基础,但基础不是上层建筑。战争中防御是为了能随意进攻。海战中,海军承担进攻任务,如果再有海军承担防御任务,那么一部分训练有素的人员就会被固定在要塞之中,而这种防御完全不需要由他们来承担。如果众多港口的防御都交由海军承担,那么海军就会被一再分散,最后丧失其本质功效。前文中的英国演习引发了不小的惊恐,某些报刊居然提出,建立一支能向每个海港派遣一支小分遣队的强大海军。照这样,海军还有什么用?公众的呼声总是淹没正确的军事原理。

公众对军事部署的影响,在美西战争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国会议员代表公众提出的一些建议,打乱了舰队的部署,致使舰队无法封锁敌人港口。如果当时舰队面临的是一支劲旅,西恩富戈斯港就会被西班牙占领。在那里,它将获得西班牙陆军主力的支援,后果不堪设想,因为美国正规军还很弱小,疫病已经开始流行。

战时惊慌的人往往就是那些在和平时期反对积极备战的人。很早以前,一位海军将领曾说:“与其等到来年夏天法国舰队进入海峡之时,才被吓得惊慌失措,倒不如现在就惊恐不安,我们反倒会有时间进行准备。”

将海军用于单纯防御,就要求大量的小型舰船。美国早期的单炮塔低舷装甲舰,舰体小、造价低廉,便于大量建造。它们很适用于单纯防御方案。单纯防御方案是陆军警戒线政策在海军的类似产物,要求将兵力部署在易受攻击之点,而不是将其集中于中央位置。我曾经拜读过一位训练有素的海军军官精心制订的大西洋保卫方案,他要求依各个港口的重要程度,分别配置一艘、二艘乃至三艘单炮塔低舷装甲舰。所幸,海军“只用于防御”已经被抛弃,对海军进攻作用的肯定,必将导致对战列舰的肯定。

港口的防御力量取决于永久性工事,但海军军官的职责并不包括准备这些工事。海军重视这些工事,原因是当这些工事发挥功效时,海军可无后顾之忧地投入进攻,这才是它的正当职责。

还有人认为,由一支相当规模的海军控制海洋,就能避免被入侵。这与我现在讨论的海港和战略据点的防御力量不同。根据这种观点,那么战略港口就无须再进行区域防御了,即无须设防。这和永远避开战争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已经驳斥了海军是海岸防御工具的观点,它把海军限于防守港口。我的上述理由可以归纳为四条原理:同等攻击能力下,浮动炮台或机动能力很小的船只在抗击海军攻击时不如陆上工事强而有力;将身强力壮的海军专业人员用于防御港口,就等于将攻势力量禁锢在防御的岗位上;使海军人员从事防御并脱离海洋,必将损伤其士气,浪费其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海军放弃进攻,就等于抛弃了它的最大作用。

(二)进攻

如不考虑其战略态势及其天然的和人工的资源,则海港的进攻力量体现在:集结并掌握一支既有战舰又有运输舰船的庞大海军;将这支海军安全而顺利地投送到深海;不间断地支援这支海军直至战役结束。在这类支援中,提供坞修被视为最为重要的支援。

有人认为,支援既要依靠该港的位置及其资源,同样也要依靠其力量。但是构成一个港口价值的各种要素并不能武断地明确地加以区分。某些必要条件多少会涉及力量、位置和资源三个方面,并且互相交叉。

(1)集结。港口入口处的水深,可供大型舰船使用的锚地范围,都是进攻力量的要素。水深不够,战舰就无法进出;锚地不宽,舰队便无法集结。深水也可能成为防御弱点,因为敌人的重型舰船也能驶入。对于次要的、仅仅用作破坏贸易基地的港口,深水不仅不能增强进攻力量,反而使其丧失防御力量。

港口应备有船坞和仓库,供舰船维护、修理、补给之用。这是进攻力量的必要条件。船坞、仓库、锚地的地点,应该位于隐蔽之处以免遭到敌人毁坏。陆军扎营的地点,理所当然地要考虑进攻和防御力量的诸多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