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基础与原理(一)(第5/6页)
近年来,法国占领了突尼斯以及港口比塞大[6]。德国从中国租借了胶州湾,又购买了加罗林群岛及其他一些太平洋岛屿。为此,这位法国著作家说:“海军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在和平时期和战胜时期奠定、维护、强化国家的海权。”我对于这个道理能否还用于陆上战略有些疑问。然而,陆上战略所关注的陆战区域已经为人所知,而且已经固定。大部分海上战略据点,却是在和平时期未经冲突而占有的,如美国的夏威夷群岛。之所以不通过战争就可以占有,是因为其拥有者无力反抗,或是拥有者为了同海军强国建立政治联系而割让的。
海上作战的位置总是远离海军的国家,是否可以由此推断海上作战的地理范围比陆上作战的广呢?谢尔曼将军为我审阅这部讲稿的初稿时,曾对这个情况惊诧不已。海外基地、通往那个遥远目标长达几百海里的交通线,舰队的运动,这些要素构成了一幅雄伟的海上行军画面,给人以深刻印象。
从当前各国海军的部署调整,可以从中得出和平时期的海军战略。这种调整绝大部分是由战略中心之间的距离决定的,例如,美国的大西洋海岸和太平洋海岸战略中心,英国的英吉利海峡和地中海的战略中心。这种情况是由于环境条件,是国际条件变化,还是不同时代海军军人对战略的理解所造成的,对于这些原因,如果仔细分析,将是很有用处的。我能肯定的是,集中的必要性得到确认,应该归功于研究工作的进步,明智的、正确的理解,以及正确评判了和平时期分散兵力配置的危险。然而,它也是国际局势变化的直接结果,如英国舰队在本土水域集中,是对德国海军发展的直接反映。增强查塔姆造船厂和在罗赛斯创建新的基地,就是英国海军部署变动的必然结果,两者都证明了海军战略位置是在和平时期建立或发展起来的。
美国战斗舰队集中于单一指挥下和集中成一个整体,不仅体现了海军领导人对简明原理的运用,而且还具有特殊的指导价值,因为国际关系尚未迫使我国的战斗舰队集中于大西洋或是太平洋。对这一原理的运动,并不是因国际环境所致。众所周知,这是在海军学院举行的演习中首先形成的。当前,美国舰队集中于大西洋,纯属出于我们的主要危险来自欧洲这一传统观念。要知道,环境是会改变的,国际关系的发展将决定集中的地点。请特别注意一下情况:当战斗舰队环球游弋时,曾经一度体现海军政策的小型中队和分散舰船已不再出现。
不断地集中,这是海军战略又一个与陆军战略不同的特征。这说明,海军具有陆军所不具备的机动能力。一支配置优良的舰队,能以陆军无法比拟的速度快速到达确定的战略位置。机动能力意味着快速,快速则意味着行动距离的增大,这就便于战胜兵力分散或毫无戒备的敌人。正如日本的鱼雷艇在旅顺口外突袭毫无准备的俄国舰队时,它们是从数百海里之外赶来发起攻击的。
查理大公的名言:“对战略据点的占有决定着作战的成功。”拿破仑以“战争就是处置位置”来表述。我们应该警惕,人们对海军问题已经形成一种顽固的偏见。通过阅读,我才理解到,每占据一个港口海军力量就会增加的看法是如此普遍。海军力量当然包括战略据点,但其最大组成部分应该是机动。如果占据了很多港口而将兵力分散在各港口,倒不如没有港口的好。正如若米尼说的,如果没有把握控制整个战场,那么最好占据那些能控制战场大部分的据点。所以,运用到海军战略中,应该依靠海军已取得的据点,从能控制得住的位置向敌人推进。在推进中,延伸交通线时应保证前进位置上的兵力的安全。
古巴是一个绝佳的前进位置。美国能够控制墨西哥湾,取决于能否在古巴岛上占据一个位置。西班牙控制古巴时期,美国无奈地以彭萨科拉和密西西比河为海军作战基地。如果美国同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开战,古巴保持中立,那么敌人就能冲入墨西哥湾,敌人的后方和交通线也不会有太大危险,因为美国这时还没有控制关塔那摩,也就不能在此建立海军基地攻击敌舰队。如果敌方与我方兵力相等,敌方想要驻泊于墨西哥湾内或进入加勒比海向巴拿马地峡推进,那么占有关塔那摩就拥有绝对性优势。从这里,它可干扰和切断对方的补给。对墨西哥湾海岸而言,基韦斯特就相当于关塔那摩。这两处结合就能整体防御墨西哥海湾地区,这比在该区域建立多点防御更为有效。对巴拿马运河地区的影响而言,关塔那摩优于基韦斯特。敌人可能甘冒损失数艘巡洋舰的风险骚扰关塔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