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史例述评(四)(第5/6页)

基地这一问题就是在此时提出来的。直至之后的五十年内,战列舰队每年10月后,都不会在比斯开湾停留。1702年第二次战争爆发之时,英国舰队总司令写道:“我们的舰队的任何贡献都无法弥补其冬季必须返回本土所造成的危害。”为了及时返回,舰队必须最迟8月离开地中海,而拥有土伦的法国便趁反法同盟海军不在地中海时继续作战。舰队为何撤离,我认为并不重要,兵力的转移才是关键。是风浪还是缺煤而被迫转移的结果都是一样,而其补救方法,则都是在当地夺取基地。如果同盟舰队撤离地中海,巴塞罗那就会有陷落的危险,西班牙就会与法国媾和,而萨伏依就可能退出联盟,而在这些地区的法国军队便可开往西属尼德兰和莱茵河地区。

曾经,英国地中海没有港口,查理二世结婚时所获得的礼物丹吉尔港,在他去世之前已被英国放弃。没有港口,就意味着缺少海军基地,也没有安全防卫设施和资源,而战争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没有基地,就无法准备这些作战条件。威廉三世所制定的决策中,就已经包含了十年之后攫取直布罗陀。科贝尔评价其为海军史上最勇敢、最重要、最果断的行动之一。麦考莱曾指出,威廉三世或许在战场上并无多少洞察能力,但却具备伟大政治家的精准眼光。他具有战略家的眼光,他知道要压制住低地国家的法国兵力,必须紧紧拉拢萨伏依和西班牙,而唯一的方法就是,继续维持反法同盟舰队在地中海的影响力。因此,反法同盟舰队必须留在该地。威廉三世甚至不顾国内内阁和海军人员的反对,下令舰队在加的斯过冬,这样春季时,舰队就可返回原地。

因为大部分舰队停驻地中海,英国本土海峡的兵力就较为薄弱了。这种情况,美国在未来也有可能会遇到,将舰队调集至大西洋或者太平洋,而使被放弃的海岸处于守势。在威廉三世的决策中,我要提出三个要素来讨论,之后的各章中这些要素将被作为标题,进行分系统的论述。三个要素为:位置、兵力、资源。威廉三世要求舰队停驻加的斯,遭到总司令强烈反对,是因为那里没有港口,而且大不列颠本土很容易被入侵[4]。英国政府曾经建议舰队司令使用那不勒斯、墨西拿和马翁港。对此,舰队总司令回复,那不勒斯尚未设防,缺少力量;墨西拿太小;马翁港不能提供给养。也就是说,这些港口缺乏资源。而加的斯,虽然满足了兵力和资源的要求,又在位置上占优势,却依旧遭到舰队总司令的反对。他认为舰队停驻该地,英国本土就有危险。威廉三世考虑加的斯的理由如下:在此可以对海峡进行监视;对于法国海军在土伦的分遣队和其留在大西洋的分遣队,又居于中央位置;对于向土伦和海峡方面进行运动,也是居于中央位置;拥有良好的交通线,英国的补给可以运达此地,充分弥补该港资源的不足;锚地既宽阔又安全。

法国海军处劣势,加的斯特殊的位置令土伦的法国海军不敢轻举妄动,也就导致法国陆军在加泰罗尼亚地区陷入瘫痪。萨伏依为此坚定了依附联盟的信心。1695年期间,英国舰队留在地中海并返回加的斯过冬。路易十四在加来集结一支部队,扬言将要进攻英国本土。恐惧的英国人要求将派往加的斯替换回国待修舰船的海军分舰队留在英国,民众的呼声就这样干扰了军事部署。这支分舰队1696年停驻唐斯。丧失战斗力的舰船返回英国,本该前往替换的舰船又被扣在国内,加的斯的舰队在舰船数量上居于劣势,地中海便门户洞开。法国土伦舰队趁机逃至布勒斯特。我认为这是盟国的一次失策,因为盟国完全可以依靠当时的优势,在两个地区占据优势。事实却是,土伦舰队逃走了,巴塞罗那陷落了,萨伏依和法国媾和。

英国舰队在加的斯长达两年的驻守。在这两年内,英国舰队保卫了加泰罗尼亚、萨伏依和意大利,从而阻断了法国得胜的势头。这就是军事位置具有战略作用的最佳例证。类似的案例还有:1800年热那亚的法国守备部队为支持拿破仑的马伦戈战役计划所进行的长期抵抗;1899年莱迪史密斯城阻止布尔人的前进;1904年旅顺口俄国海军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