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战的主要特征[1](第4/7页)

这是一个僵持不下的战争,它不是一场军队间相互交锋的战争,而是国家之间相互围困的战争。就像两个摔跤手,谁都没有抓住对方并摔倒他,而是对峙着,都等着对方由于长时期紧张而导致精神崩溃的那一刻。这是一场没有参照物的战争,它面貌全新,一切传统的经典战争规模在这里全部失效,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灵活行动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可能对中国的长城灵活;战略也没有用了,因为战略是在战场上展开大量的人,而战争中各群人已经被固定地展开并对峙;战术在这儿也没用了,因为战术是选择各自攻防地域的艺术,这场战争中没有地域供选择。这里只有一个战场,没有人能改变它。军事学术已失去了它的作用,全部物质力量都用上了,没有潜在力量可用。这是一场不停地进行最野蛮屠杀的战争,是一场杀害和破坏的残酷战争。

这条绵亘的战线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意外的,它违反了当时一切理论和所有参谋部的思维模式。历史上出现过一些防御性作战的例子,守方想方设法建立一条牢不可摧的防线,但是攻方只要集中力量,就能轻易地突破它。如果攻方沿一条固定的战线展开自己的兵力,世界所有军事学府的研究者们可能都会认为这是荒唐的。可是以往的事情过去了,现在两条战线彼此相对,交战双方只能互相敲打。

当然这并不是最奇怪的,还有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一些新加入战争的国家,它们的军队也同样快速地占据了同样的绵亘战线,而且是沿着最长的战线展开。1915年5月25日,意大利的军队也沿着斯太尔维奥到海边的不间断战线展开,奥军也据守着从海边到斯太尔维奥的战线。没有一国的总参谋部预见到这种情况,他们感到意外并努力改变,但是都无疾而终,因为这种绵亘是残酷的、有威力的、不可改变的现实。

出现这种违背了战争指挥者意志的奇特、普遍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呢?它肯定是由某种普遍存在的,不是单靠人的意志就能改变的原因造成的。

这个原因纯粹或完全在于火器——小口径火器的巨大威力。小口径火器效力的任何增强,都会增大防御的作用。譬如我在一个战壕中,有一支一分钟射击一发子弹的枪,我最多只能阻止一个从一分钟距离外向我冲来的敌人。如果两个敌人同时向我冲来,我也只能阻止一个而不能阻止另一个。但如果我的枪每分钟可以射击100发,我就能阻止100名由一分钟距离外向我冲来的进攻者。因此,攻击我的人要有101人才行。第一种情况,我防御时只能对付一个进攻者,而第二种情况我能对付100个,这只是我的枪的效力发生了变化,其他条件并没有变化。

如果在这两种情况中,我在战场上设置足够多的铁丝网做障碍,使进攻者减慢速度,5分钟才能到达我所处的地方,那么按第一种情况,我能阻止5个进攻者;第二种情况,我能阻止500个进攻者。其他条件没变,由于铁丝网的障碍,间接增大了枪的效力。第一种情况,我能多对付4名进攻者;第二种情况我能多对付400名。

部队用于保护自己的各种手段,如堑壕和放慢敌人速度的带刺铁丝网及他类似设施,都对防御系统有很大帮助,有了这些措施,兵力较小的部队就有可能对付比自己兵力大得多的部队。因此,火器的一切改进都对防御有利,进攻者必须以更优势的兵力进攻,并将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实际上,防御作用的增强效果是可以立即十分清楚地看见的,最强大的进攻也可能轻易地被挖有堑壕的小部队阻止,这就导致战线的停滞。因为双方一旦接触,却谁也不能突破,只有停止,继续挖壕固守。在马恩河之战和冲向海峡港口之后,双方战线逐段凝固直到北海。防御使战线的兵力减少,战线从瑞士连绵不断地延伸到海边。由于防御的优势,即使兵力减少,敌军也仍然难以突破战线。

如果使用的还是老式的前膛枪,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现在双方每个人都有快速射击的火器,他们不可能再去用那种老式前膛枪进行战争了。

没有人预见这种情况,但可能德国例外,在德国,另一种观点正流行,就是认为火器的改进将有利于进攻,这种观点公开发表在当时的官方文献及教材中。很难解释为什么会有人犯这种必然带来严重后果的错误,但可以确定它不是某一个人的主张。人们曾经深入地研究了1870年普鲁士和法国军队在亚眠地区的战争,这种从战争中汲取教训的做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1870年德国人一直进攻,一直在取得胜利,由此他们总结:一直进攻就能取得胜利,而忽视了能一直进攻是因为他们力量强大。人们甚至宣称进攻是取得胜利的唯一方法,因此,军方的思想是进攻,不惜一切代价地进攻。在法国风靡一时的思想是主张指挥官集中一切力量用于进攻,甚至不用考虑搜集敌人的有关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