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独立空军(第5/5页)
只有拥有实际的经验,我们才能确定空战队恰当的组织细节,这些细节即是:飞机数量、队形和战术。这里也只是提出了一个大概的但又现实的设想来表明空战队应当是什么样的。
军备的稳定性
前面已经了解到,一支独立空军应如何组成。为了取得胜利,必须准备充分,它应包括轰炸队和空战队,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飞机,如用来观察、报告目标方位以及在各司令部间担任联络员的快速飞机,但军队装备的稳定性也注定了它的主要组成永远是轰炸机和战斗机。
空军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军备的稳定性。人们常认为,军用飞机的设计和构造每三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完全是由于航空技术稳固发展带来的。按空军目前的编制观念来看,这是正确的,正如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家对驱逐机的重视。由于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所以今天技术可能还是最新的成果,明天可能就会过时,因为这类飞机的能力来自于速度的优势,而速度纪录每天都在被更新和打破,驱逐机显然是不够稳定的。
这不仅是对驱逐机如此,有一种叫“昼间轰炸机”的飞机就力求高速度和大载弹力的充分结合。按现在流行叫法,这种飞机叫作昼间轰炸机,因为它只能在白天进行轰炸,同时能利用它的高速度逃离敌人的驱逐机。这种轰炸机被当作是对中速的“夜间轰炸机”的补充,因为后者是利用黑暗掩护进行活动的。两种飞机都受同一思想指导,就是尽量避开敌人飞机的攻击去完成任务。这种思想是需要改正的,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不管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就算有敌人的抗击,军队也仍要进行作战。这种昼间轰炸机的效能完全依靠速度,速度又永远在进步,所以这种轰炸机显然是不稳定的。
我对构成独立空军主体的飞机确实有着不同的看法,不论战斗机还是轰炸机,它们只需要中等速度,不需要特别重视速度。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完全有能力很快地制成一种轰炸机或战斗机,使其在保持基本性能不变的条件下,速度每小时提高10~20英里[1]。这点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关注武器本身的不断改进,能跟上武器技术的飞速发展。追求理论上的尽善尽美很容易走向极端,我们应该采用合乎理论和实用的中间道路。
因此,一支真正有效的空军需要什么样的军备稳定性取决于它的实际军备实力。从前面描述的轰炸机和战斗机的功能特性可以看出,它和民用飞机的功能特性几乎相同。前文已经说过,轰炸机基本属于具有中等速度并有足够活动半径,专门用来携带炸弹的运输飞机。事实上,只要改变一下它的装备,就可以把它当成民用飞机使用。同样,一架具有中等速度(速度稍大于常规轰炸机)、正常活动半径的飞机和具有轰炸能力且有足够载弹能力(略小于常规轰炸机)的战斗机,也能改造成民用飞机。这就是说,一旦有需要,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经过相互协商,民用飞机也可以改成军用飞机,也说明互易律是正反通用的。反之,随着民用航空技术的发展,独立空军的许多需要和装备除单方面依赖军事方面的技术进展外,还可以依赖民用航空方面的技术协助解决。如果对军用航空飞机的性能有极高的要求,就不能发挥上述优势。但事实上,今天的军用航空并不能获得稳定的设计和制造,而且几乎要完全依赖自身的力量来发展。在后面几章讲述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的关系时,我还会回到这个很重要的问题上来。
[1] 1英里≈1.6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