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略与战略计谋(第8/37页)
如果敌人兵力分散,作战正面过宽,那么决定点就是敌军的中央,如果我们从敌军中央突破,可致使敌人更加分散,进一步削弱敌人,最后各个击破,全歼敌人。
战场上的决定点由以下几个条件决定:
1.地形。
2.我军的战略目标与确定地点结合的情况。
3.双方军队的部署。
作战目标
作战目标分为:机动目标和地理目标。地理目标可能是重要的要塞、大河,以及能为之后的行动提供可靠防线或依托点的作战正面。既然对地理目标的选择属于军队机动范畴,那么我们可以更确切地说,有的地理目标只跟地区有关,有的地理目标则是与占领该地区的敌军兵力有关。
在战略上,战局的目的决定作战目标。如果这个目的是进攻,则作战目标就是敌国首都或者重要的军事地区,失去了这些地方,敌人就可能被迫求和。在入侵战争中,侵略者往往是为了夺取对方首都。事实上,首都的地理位置,交战双方与各自邻国的关系,交战各方所拥有的资源(可能的话,还包括盟国的资源),这些与战争科学并无多少实质性关系,但是却与作战计划有着密切的联系,足以影响是否能占领敌国首都。
若不以占领敌国首都为目的,则作战目标可能是某一部分作战正面,或某一部分防线,占领这部分作战正面或防线,就可确保军队控制所占领的地区。例如,法奥战争中,法国的第一个作战目标是提契诺河和波河一线,之后则是以曼图亚和埃奇河一线为目标。
防御作战与攻势作战不同,它的作战目标是所要掩护的点。首都身为国家实力中心,理所应当为主要的防守目标。此外,还有一些据敌人更近的防守目标,如第一道防线和第一作战基地。如果法军凭借莱茵河进行防御,那么它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就是保卫莱茵河,严防敌人渡河。如果盟军成功渡河并包围阿尔萨斯地区,法军的第一作战目标就是夺回该地区,之后第二作战目标则是,掩护法国设在马斯河或摩泽尔河上的作战基地。
至于机动目标,即需要消灭或瓦解的敌军目标,它的重要性我已经在阐述决定点那一部分内容时提到过。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位统帅的才能,一次战役胜利的前提,都在于对机动目标的选择。众人皆知,拿破仑之所以超越众多将领就在于此。他抛弃了那些陈词滥调,不满足于一两个要塞、一个小边境省份,他着眼于大场面,深知取得伟大胜利的方法就是分割和消灭敌人的军队。拿破仑认为,只要失去了军队,敌人自然会陷落。拿破仑的一些战绩告诉我们他是这样打仗的,迅速准确地判断作战区内各个区域的利弊,并将主力集中在最有利的战区;清楚掌握敌人兵力的配置,如果敌人兵力分散,就闪击敌军中心,如果敌人翼侧薄弱,就向敌军翼侧突击,切断其交通线;敌人退却,就坚决追击,迫使其四处逃散,最后逐个击破。
虽然,当拿破仑在辽阔俄国土地上作战时,他的这种机动方法,并未取得成功,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尽管这种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国家和任何情况,然而利用它获胜的概率仍然很大,这种可能性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争原理为基础的。即使在俄国的战争失败了,但也无法掩盖这种方法的优越,不过前提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有限的目的,这个情况包括交战双方以及各自邻国在内的各方面。
战争目的、战争性质、政府的企图、双方各自的实力,往往决定了作战目标。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不想冒险,因此,作战目标往往是获得某些局部利益,例如,只攻占少量的城市,肃清边境小省份内的敌人。否则,就是像拿破仑一样,将作战目标定为消灭敌军。如果一支军队的作战目标是围攻安特卫普,那就根本不需要像在乌尔姆和耶拿作战时采取的那种机动方法,同样也完全不用采用法军越过涅曼河远离本国国境的那种机动方法,因为这种冒险得不偿失、有害无益。
有一种特种作战目标,我不得不提到。这种目标虽然是一种军事目标,但其决定因素多为政治上的考虑,而非战略上的。尤其是在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时,这种目标的作用很大,对军事行动和政府部门都能造成极大的影响。因而,我们可以将这种作战目标看作是政治性的作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