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略与战略计谋(第23/37页)

这些新作战方式,虽完全由环境所致,却获得了惊人的效果,打乱了敌军传统的作战方式。其中马克的表现尤为突出,多数人认为科布尔格的成功部分来自于他,他因要求延长纵队队形,以这种薄弱的战斗队形来对付散兵游勇,最终名声大噪。他没有意识到,这些散兵游勇只是虚张声势,大型纵队才是攻击他阵地的主力。

法兰西的将领,只能算是在战场上作战的战士,指挥权主要在卡尔诺[29]和国民公会手里。虽然卡尔诺的指挥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不能否认,法军最好的一次战略行动是由他指挥的。1793年,他指挥一支精良的预备队轮番增援敦刻尔克、莫伯日、朗道,在当地部队的支援下,他终于肃清了法国境内的敌人。

1794年,迫于情况,摩泽尔军团不得不向桑布尔河战略机动,这次预定计划外的机动,取得了极大成果,它决定了法国在弗勒吕斯的胜利,也确定了对比利时作战的胜利。1795年,克莱尔法特、夏特莱尔、施密特向法国人证明,他们也不是对战略一无所知。1796年,卡尔大公运用内线作战,打败了儒尔当和莫罗。此前,法军都是在宽大的作战正面展开,一方面便于他们找到补给,一方面是指挥官认为一线部署军队是一种合适的布兵方法。指挥官只留了一小部分预备队,结果,法军一被敌人击破,这支预备队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直到拿破仑首次攻入意大利,情况才有所改变。拿破仑的作战体系是一种全新的运动作战体系,他军队机动性极高,这令奥地利人和皮埃蒙特人不知所措,因为法军抛开了一切不必要的物资负担,行军速度超过了敌军。就是这样,拿破仑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1797年,拿破仑采用新作战体系,快速进军逼近维也纳,看似鲁莽,其实是为了在卡尔大公的援军到来之前打败他。

1800年的战争,更有意思,新作战体系在制定战争计划和选择作战方向方面,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我已经说过,俘虏或歼灭敌人野战军的那些军事行动,都是从这里找到根据的。这次战争,法军战斗队形更紧凑,编制也更为合理,军队编成几个军,每个军拥有两三个师。从这时起,战略体系趋于完美。

而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纵队和散兵线战术,因为不适合意大利地形,拿破仑并未在意大利采用。那么,拿破仑所创立的这种作战体系是否适用于所有情况呢?有没有政府和将领考虑1800—1809年的事件后,又会重新采用之前的阵地战体系呢?请将七年战争的作战方式与“七周战争”时的作战方式加以比较,以及与1805年从布洛涅向莫拉瓦河平原出发后三个月的情况加以比较,再来考虑,究竟是拿破仑的作战方式还是旧战争体系更优越。

拿破仑的战争体系是,每天行军40千米,再作战,再休息。他曾亲口说,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其他的指导战争的方法。或许有人会认为,拿破仑的冒险天性,他的个人地位,法国人民的精神,都是他敢于采取一种新作战系的依托,而一般的世袭帝王或普通的战将,是绝对不敢冒险的。如果他们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在运动战和阵地战之间就存在一个折中的体系。所以,我们不用一味模仿拿破仑,我们可以沿着他开辟的方向前进,可以修正和改进阵地战。

毋庸置疑,运动战令战争艺术更加丰富,但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损失,大批军队急行军,到处宿营,征集给养,这同蒙古人破坏没什么区别。但是,这种体系不会被人摒弃,人们从拿破仑的战争中,得出了一个真理,即单靠幅员的辽阔已不再能保障国家对敌人的抵抗了。一个国家要有安全的保障,必须有良好的要塞体系和防线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军事制度和预备兵役制,还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最后,还需要建立完善民兵制,居民都能组成民兵,充当预备兵力,这样可以给战斗部队更大的支援。军队数量越多,就越需要采用高效的作战体系。

假使社会更加稳定,各国人民都能安居乐业,可能为了保持均势而出台国际法,限制各国的军事力量对比。到那时,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军队可能采取介于拿破仑的冒险运动战和保守阵地战之间的一种混合体系。但是,在这个时代到来之前,人类可能还是会采取战绩辉煌的运动战体系,谁要是放弃它,谁就可能成为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