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统帅(第5/6页)

正如统帅要求下级服从一样,集团军群则要求上级发布明确的命令。如果下级认为上级的命令无法执行,那么他们至少要利用通信器材向上级询问情况。这好像给人这样的印象:我在提倡下级闹独立。其实,这不是我的意思,我的本意是说作战需要统一性。

根据作战经验,我认为军队必须要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下级的自主性必须在这种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下发挥。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统帅的意志才能得以贯彻[4]。

在统帅认为不适合对作战直接下达指令的地方,可以只提出他的基本思想,留待有关的下级指挥官去实施。但是,他一定要密切关注行动的实施,因为他依旧是最高负责人。在整个战争中,统帅都是最高负责人。

为了履行职责,统帅要特别要求下级应当不隐瞒一切而将部队的真实情况上报。这个要求看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尤其是在那些不太可靠的下级那里,这个要求基本上没法落实。他们在胜利的大背景下,容易夸大战绩,在失败的氛围之下,又容易高估损失。倘若不对这些情况进行调查,那么下级的报告往往有夸大的成分。

统帅只有完全了解自己的军队,才能够作出恰如其分的决定。准确真实的报告,对统帅下定决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数情报是不可靠的。

世界大战中就发生过这种事情,由于西线右翼胜利的报告和第6集团军右翼在洛林会战后对态势估计过于严重的报告,造成了德军最高统帅部作出了致命的错误决定,从西线右翼抽调两个军到东线,交给我指挥。我认为,如果非调兵不可,应该从洛林方向的集团军中抽调,可是,事情并没有按照我的设想发展。当然,这件事情也不是我提出来的。

统帅应当相信他的下属,相信他们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能够带领自己的部队完成上级交给他们的任务。只有这样,统帅的决定才不会遭到阻碍,他才能具备掌握决定,并将计划付诸实施的自由。

统帅向其下级司令官及时、详尽地通报其意图,这对下级深入理解作战目的有较大的帮助。统帅和他的司令官一定要在这方面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统帅既是军队的教育者和领导者,也是军队战斗力的维持者和推进者。为此,他一定要重视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装备和作战观点是否与现实要求相符合,是否应作重大修正等。

我到德军最高统帅部任职后,将兵力的密集部署改为疏散部署,并用机枪替代步枪,增强火力。在战争中,随着技术器材的大批量使用,验证其效果要比平时容易得多、准确得多。至于战术的效果则更加显而易见。

除了关注陆军作战部队外,统帅还要关注兵站、后方部队、空军、海军和后备部队等方面,并注意检查军纪和精神状态[5]。在对待人民上,统帅要时刻注意观察人民是否在为军队和民族的生存而努力,是否下定决心和军队一起,团结一致,致力于维护民族生存的伟业。

与此同时,统帅还要高度重视国内经济状况,军队和人民的供给问题。哪里发来急需补救的消息,就要立即行动,加以处理,哪里出现弊端,就要认真查办、纠正。一定要将任何对军队和人民有害的事情统统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统帅义不容辞的义务。在这方面,总体政治必领与统帅合作。

统帅应当全神贯注地阅读有关敌军和敌国人民精神状态的报告。因为,现实表明,在如今部队人数高达数百万的情况下,就算取得决战的胜利,也很难将每个敌人消灭或俘虏。

通过获得决战胜利和摧毁敌人的经济、对敌人实施封锁、利用海军断绝敌人的供给,辅之宣传,都是达到摧毁敌国人民顽强抵抗意志的手段。

总体战对统帅的要求是无边无际的,它对统帅的功绩和能力的要求已远远超过对过去历代统帅的要求,甚至在腓特烈大帝之上。

统帅在民族的历史上较为罕见。

和平时期,军队领导能否成为战时的统帅,只能交由战争来裁决。我认为,只有在总体战领导的职位上奉献一切,致力于维护民族生存的人,才能称为人民的统帅。从这个角度上看,统帅和人民是一个整体,不然,统帅对人民来说便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