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双堆集(第5/13页)

天刚黑下来,北面就响起了炮声,三十多架飞机排着漂亮的阵型从头上飞过,去支援突围的部队,一时间北面打得乱了套。老旦紧张地看着那边的战斗,心里滋味很怪——怎么还没有搞定?到了中原这么久,为什么国军总是突围,突完了再突,却总是在共军围困之中?共军那么破的装备,人也没国军多,为啥还总喜欢包围?

枪炮声到半夜才消停下来。心里痒飕飕的14军战士们始终没有接到出发跟进的命令,取而代之的命令是:加固工事,死守阵地,以待援兵。

第二天早晨,几个战士打探回来了消息,几个师的部队只有110师冲过去了,其他几个师都被挡住。共军的抵抗非常顽强,国军死伤惨重。110师冲过去就被共军封住口子,不知去向,似乎在战场上销声匿迹。空军也没找着他们,估计是全军覆没了。

听闻噩耗,小兵杨北万放声大哭,以头撞地,众人慌忙拉住,竭力安慰,心软一点的战士还陪下不少眼泪。真他妈的邪门,这几个师都是军团里响当当的硬骨头部队,坦克装甲车加飞机掩护的还突不出去?看来共军非但进攻犀利,防御也极其强悍。老旦猛然想起曾在洞里听到的那共军司令长官的话,也难怪,有那样充满自信又关心下属的长官――就象从前的麻子团长――战士们必然打仗不要命!更别说那司令员足智多谋,敢用同数量的部队包围装备完全占优的国军,这得有啥样的胆略见识?共军总是高度集中以应付国军的正面突围,把国军堵回去之后还要再迅速归回原位,这共军各部的协同作战能力竟如此之强!

“日你妈的!又被围死了!真邪门了!”老旦丧气地发出一声哀叹。

十年来,他不知打过多少仗,一小半是在鬼子的包围之中。以前被鬼子包围是因为国军跑得慢,装备差,面对飞机坦克一大堆的日军,指挥部喜欢深沟高垒地大打阵地防御战,被日军包围是家常便饭。可是现在的国军,该有的东西都有,居然被汽车都没几辆的共军围成“死守阵地,以待援兵”的乌龟样,怎不让人丧气?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失望!唉,管球的哩,爱咋咋的,又不是没被人围过?倒也有值得安慰的事儿,打了这么多年的仗,鬼子稀里糊涂的投降了,这才终于从西南回到了中原,眼下国共中原逐鹿,看来要有些日子,可毕竟离家近多了,说不定哪天就可跑回家看看。

整整十年,家里音讯全无,没有任何好的或者坏的消息。女人这些年都是咋过来的?鬼子该占领过板子村那地方,女人孩子会有个三长两短的么?他们有没有逃难?去年中原蝗灾,造成大范围的饥荒,听说饿死了几百万人,板子村可得幸免?家里没个象样的男人顶着,女人的娘家也在发大水那年人丁稀疏,家底没落了,已然帮不上什么忙……想到这里,老旦感到一阵揪心的痛楚,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回去,哪怕只看到已成废墟的家,心里也好有个着落。

共军终于不冲锋了!

夜深人静,战壕中冷入骨髓,老旦钻在棉大衣里,用热水杯子焐着冰冷的手。天气实在太冷,一口痰吐出去,会立刻硬梆梆地贴在壕边。老旦缩着脖子打着颤,身上冻得发麻,手脚动弹动弹仿佛还更冷,只好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月亮,盼着白天早点到来。

今晚的月亮格外明亮。下午的大风吹得嚣张,这天空如今没有一点云晕,肃杀的战场被照得雪亮,他们甚至可以看见共军那上下翻飞的小铁锨反射的光芒。被围的这些天,共军从来没有放弃对这边的打击,有时只为一个屁大点儿的村子都锲而不舍地轮番进攻。共军虽然死伤惨重,却实现了一步步对国军进行防线挤压这个明显的作战意图,直让国军收缩到双堆集这块巴掌大的区域。如今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他们或多或少都要冲锋一下子,总之不让你安生,睡觉也得竖起一支耳朵。他们一路吐着白汽就冲过来,飞奔的布鞋把冻土踩得“咯吱咯吱”乱响,把本来已经冻得神经衰弱的弟兄们刺激得浑身发麻。不过,这仗基本还可以打个平手,毕竟国军这边也是硬梆梆的主力老兵,意志顽强火力凶猛,只是共军死的人越来越多,而国军占的地盘却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