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双堆集(第4/13页)

阵地上几十挺轻重机枪在扫射,战士们清一色的冲锋枪也没闲着,打出的子弹足以让冲锋的共军感到窒息。副连长夏千指挥着两辆装甲车上的重机枪,向共军最为密集处扫射着,子弹壳象蹦豆子一样叮当四落。可在如此密集的火力打压下,仍有大批共军冲到了雷区之前,他们扔出大量的手榴弹炸开了雷区和铁丝网,妄图集中突破。老旦冷静地让机枪火力交叉封住了这几个被打开的口子。冲到这个区域的共军差不多都倒下了,尸体层层堆积起来,共军的攻势被遏制。他们趴在地上朝这边射击,一些人试图爬过来扔炸药包和手榴弹,也逃不过居高临下的机枪。战士们正想喘口气,共军又一轮冲锋在刺耳的号声中开始,步兵和骑兵混编的队伍飞速呼啸而来,头一拨被压倒在地的共军又重拾精神迅速加入了新的冲锋。

此战之前,训导团的长官一再强调,抵抗共军阵地战的最好方法是和他们保持距离,避免他们冲入国军防守的战线或者迂回到国军阵地的后面,否则国军的空军和武器优势就不好发挥。因此国军的防御阵地多是环形的阶梯式突出防御,火力点分布平均,高低有序。共军这次碰了钉子,显然是低估了面前这支国军生力部队的战斗力,能够侥幸冲过第一道防线的,根本没有机会再侥幸逃脱。阵地两翼的国军装甲部队开始反冲锋。共军刚占领了半条战壕,立刻慌了手脚,开始在相互掩护着撤退。共军的炮火也开始轰击准备迂回包围的国军,在一番近距离的火力较量之后,共军终于忍痛放弃了夺来的阵地,背起负伤和死去的战友,撤退了。

这次战斗,没有肉搏。

这是老旦看到共军撤退后浮起的唯一想法。他竟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庆幸,他知道这并不是因为自己胆怯和怕死,而是因为无法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万一他的对手是个和他一样的河南农民,就象那天死在自己怀里的根子,这刺刀如何扎得下去?

老旦没有命令追击。这可不象以前打鬼子,一看到鬼子要跑,他就带领大伙玩命地冲过去,把逃跑的、喘气的通通干掉。他命令战士们再进入共军主动撤退的战壕,重新布置火力点,修缮工事,照看伤员。顶住共军这类暴风骤雨般的进攻,老旦觉得是小菜一碟。两军装备的差别太大了,共军除了一通炮,再加上整齐划一的冲锋,好象没啥犀利的其它进攻手段。本连的战士们牺牲不多,倒是反冲锋的两个营一不小心被共军打了个埋伏。共军的炮火掩护还是很厉害,被包抄的一个国军营的坦克装甲车丢了个干净,营长差点没能回来。总体来看,这一仗国军略微占了上风。老旦寻思,如果仗就这么打,共军是没有什么机会打败国军的。暂时被围的国军部队仍然实力雄厚,冲出去该只是早晚的事儿。

过了几天,大部队准备突围。第85军第110师――也就是杨北万三个哥哥都在的师打头阵,第18军的116师、118师、第10军的18师紧随其后,开始向东突围。14军的任务仍然是两翼掩护。老旦的连队暂时无事,那边的大部队冲上去了,连队正面的共军必不会贸然进攻,没准儿还要寻思着怎么逃跑。国军主力一突出去,南面的共军必然后撤以防被机械化的十八军迂回。战士们的心暂时落到了肚子里,每一个可以安睡的夜晚都如此的来之不易。老旦命令战士们收拾好行装,半夜就可能向东开拔,此刻只管大睡吧。

可杨北万没睡,他坐在壕沟里哭着大骂110师师长:

“充他妈什么大头?打什么头阵?共军是那么好打的?110师也不是重机械化部队啊?放着118师和107师的坦克下崽子啊?操你娘的,装什么臭逼!”

大家默然。大家都知道他的几个哥哥在那边,也不好说话。可以断定的是,冲在前面的两个师,伤亡必在半数之上。共军的冲锋这么猛,防御也不会稀松。老旦还记得当年打重庆外围的时候,两千多国军进攻五百个鬼子把守的一个小山头,打了三天居然打不下来,鬼子打到只剩二十人都不后撤,最后被国军一把火烧了才了事。面前这支共军纵队看来一点不比鬼子差,110师自告奋勇的举动,在他看来更象是自找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