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巴巴洛沙:轮到了俄国(第9/30页)

(他阐述说)苏联感兴趣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土耳其,而且还关系到保加利亚——但是,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命运也是苏联所关心的,在任何情况下对它都不可能是不重要的。苏联政府还想要了解轴心国对南斯拉夫和希腊有什么打算,同样,还想了解德国对波兰有什么打算——苏联政府也对瑞典中立的问题发生兴趣——此外,还存在着从波罗的海向外的通道的问题——这位毫不疲倦、面无表情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把什么都说出来了,一个问题也不漏。里宾特洛甫被一大堆问题弄得没有招架之功——因为莫洛托夫这时说,如果里宾特洛甫答复这些问题,他将「甚为感激」——抗议说他被「逼问得太紧了」。

(他无力地回答说)他只能够再一次重申,决定性的问题是:苏联是否准备和是否能够在消灭英帝国这一伟大事业中同我们合作。

莫洛托夫马上作了一个尖锐的反驳。希格尔在记录中据实记了下来。

莫洛托夫在回答中说,德国人认为对英国的战争实际上已经打赢了,因此,如果(像希特勒所认为的那样)德国是在对英国进行一场生死斗争,他只能解释这句话是说德国在「为生」而战,英国是「为死」而战。

里宾特洛甫是一个极为愚钝的人,这句讽刺话也许还能为他所了解,但是莫洛托夫并不存侥幸之心。德国人一再声言英国已经完蛋了,对此,这位外交人民委员最后回答说:「如果情况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躲在这个防空洞里?落下的这些炸弹又是谁扔的?」

由于这次与莫斯科的谈判能手打交道的吃力费劲的经验,也由于两周以后出现的说明斯大林的胃口越来越大的迹象,希特勒得出了他的最后结论。这里必须指出,苏联独裁者后来尽管矢口否认,当时却接受了希特勒要他参加法西斯阵营的建议,虽然代价比柏林提出的要高。十一月二十六日,在莫洛托夫从德国回来不到两星期,他通知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说,俄国愿意参加四国条约,但是须根据以下条件:

一、德军要立即从芬兰撤退,芬兰——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

二、在今后几个月内,苏联在海峡的安全要得到保证,办法是苏联同保加利亚缔结一项互助条约——并且苏联可以凭长期的租借权建立一个可以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内尔海峡的陆海军基地。

三、承认在波斯湾的总方向内,巴统和巴库以南的地区是苏联的领土要求的中心。

四、日本放弃它在库页岛北部开采煤炭和石油的权利。

斯大林总共要求缔结五个秘密议定书来包含他的新建议,而不是两个秘密议定书,并且还额外要求,如果土耳其在关于俄国控制海峡的基地方面进行刁难,四国应对它采取军事措施。

这些建议所要的代价比希特勒甚至愿意考虑的还要高。他曾设法把俄国排除在欧洲之外,但是现在斯大林要求得到芬兰,保加利亚、对海峡的控制权,而且实际上还要求得到阿拉伯和波斯的油田。欧洲的大部分石油通常是由这些油田供应的。俄国人甚至没有提到印度洋,而元首起先是想用印度洋作为苏联的「领土要求」中心来搪塞的。

希特勒对他的高级军事首脑说:「斯大林真是精明狡猾,他要求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讹诈能手。德国的胜利已经是俄国所不能容忍的了。因此:必须尽快使它屈膝。」

这个冷酷无情的纳粹讹诈能手如今碰到了敌手,这使他感到十分恼怒。十二月初,他要哈尔德把陆军参谋总部关于进攻苏联的计划拿给他。十二月五日,哈尔德和勃劳希契遵命把计划拿来给他,在四小时的会议结束后,他批准了这个计划。在缴获的最高统帅部的作战日志和哈尔德自己的秘密日记中都有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叙述。纳粹统帅强调说,必须在普立伯特沼泽地以北和以南冲破红军的防线,「像在波兰那样」包围他们并加以消灭。他对哈尔德说,莫斯科「是不重要的」。重要的事情是消灭俄国的「有生力量」。罗马尼亚和芬兰将要参加攻击,但是匈牙利则不参加。狄特尔将军在纳尔维克的山地作战师将要通过瑞典北部运到芬兰去攻击苏联的北极地区。为了这次大战役一共拨出了大约「一百二十个到一百三十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