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巴巴洛沙:轮到了俄国(第8/30页)

他说,「苏联政府认为,德国对罗马尼亚的保证是针对苏俄的利益的——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坦率地表示自己的意见的话」。其实他坦率地表示他的意见已有一整天了,这一点使他的主人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现在步步进逼。他要求德国「取消」这个保证。希特勒拒绝了。

莫洛托夫说,那么好吧,鉴于莫斯科在海峡的利益,「如果俄国根据德国和意大利向罗马尼亚作出保证那样的条件向保加利亚——作出保证」,德国会说什么呢?

可想而知,希特勒听了这话是大皱眉头的。他问莫洛托夫,保加利亚是否已经像罗马尼亚那样要求这样一个保证?德国的备忘录引述他的话说,「他(元首)并不知道保加利亚提出了任何要求」。无论如何,他必须首先同墨索里尼商量,然后才能对俄国人的问题给予一个比较肯定的答复。他又威胁地补充说,如果德国「不得不找岔同俄国发生摩擦,它无须用海峡问题来找岔」。但是,通常很健谈的元首没有胃口再同这个无法忍受的俄国人谈下去了。

德国的记录说,「会谈到这个时候,元首提请注意时间已经很晚了,他说,鉴于英国可能进行空袭,最好现在中止会谈,因为主要问题大概已经充分地讨论了」。

那天晚上,莫洛托夫在菩提树下大街俄国大使馆为他的主人们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由于下午所受的罪,希特勒显然精疲力竭,并且仍然感到恼火,他根本没有露面。

英国人倒露面了。我曾感到奇怪,英国轰炸机最近差不多每天晚上都出现在这个首都上空,为什么没有在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到柏林的第一个晚上出现来提醒他,不管德国人对他说些什么,英国仍然在进行战争,并且正在反击。我承认,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曾经满怀希望地等待飞机到来,但是它们没有来。曾经担心会发生最坏情况的威廉街官员显然感到松了一口气。但是这口气没有松很久。

十一月十三日晚上,英国人很早就来了。在一年的这个时候,柏林在下午四点左右天就黑了。九点过后不久,空袭警报就开始响起来了,然后就可以听到隆隆的高射炮声,在炮声之间,可以听到轰炸机在上空嗡嗡作响。据参加苏联大使馆宴会的施密特博士说,在莫洛托夫刚刚提议为友谊干杯而里宾特洛甫刚刚站起来要作答时,空袭警报就响了,客人们纷纷奔向防空洞。我记得沿菩提树下大街和在威廉街转角的四散奔逃情况,当时德国人和俄国人纷纷奔向外交部的地下防空洞。有些官员,施密特博士是其中之一,跑进阿德隆饭店(我们当中一些人当时正在饭店门前观看),没有能够参加这两位外长现在在外交部很深的地下室举行的临时会议。由于施密特博士不在,因此这次会议不得不由德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参赞古斯塔夫·希尔格来作记录,他在会议期间是译员之一。

当英国轰炸机在夜空飞行,高射炮不起作用地向它们开火时,狡猾的纳粹外长最后一次设法要使俄国人上他的圈套。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协议草案,这个草案实质上是把三国条约变为四国条约,以俄国作为第四个成员国。当里宾恃洛甫宣读这个草案的时候,莫洛托夫耐心地听着。

协定的核心是第二条。在这一条中,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苏联保证「尊重彼此的自然势力范围」。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都要「和睦地」解决。两个法西斯国家和日本同意「承认苏联目前拥有的领土范围并将尊重它」。所有这四国在第三条中同意不参加或支持「针对四国之一的」任何联合。里宾特洛甫建议,协议本身应予发表,但是当然不发表它的秘密议定书,他接着就读了这些秘密议定书。最重要的一个秘密议定书阐明了每一国的「领土要求」。俄国的要求要「集中于苏联国上以南,在印度洋的方向」。莫洛托夫没有上钩。这个拟议中的条约显然是企图使俄国不再像它历来那样向西进逼,沿着波罗的海而进入巴尔干,通过海峡而入地中海,因为在那里,它必然会和德国和意大利的贪婪的野心发生冲突。苏联至少在目前对遥远的印度洋不感兴趣。莫洛托夫回答说,它目前感到兴趣的是欧洲和土耳其海峡。他又说,「因此,纸面的协议对苏联来说是不够的;它必须坚持使它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