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第4/23页)
正如包括约德尔在内的几个将领所强调指出的,这是一个大胆的、不无危险的计划。但现在已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军事天才的希特勒,真的认为这就是他自己的主意,因此热情愈来愈高。哈尔德起初把它看作疯人的狂想,未予理会,现在也开始赞成它了,而且通过他的参谋总部军官的帮助,对计划作了很大的改进。一九四○年二月二十四日,最高统帅部发布一道新的指令,正式采纳这个计划,并命令所有的将领在三月七日以前重新部署好自己的部队,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九日重订「黄色方案」时,曾取消占领荷兰的计划;但在十一月十四日,由于空军的要求,又把这个计划恢复了。空军需要荷兰机场,用以对付英国,它愿意给这次规模不大但又相当复杂的作战行动提供一大批空运部队。小国的命运往往就是根据这种考虑来决定的。这样,在挪威战役接近胜利结束,五月初天气转暖时,德国人部署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见过的强大兵力,在西线待命进攻。单从数量上来看,双方势均力敌——德国一百三十六个师,法、英、比、荷一百三十五个师。守方有着广大的防御工事这一有利条件:南方有难以超越的马奇诺防线,中间有绵亘不断的比利时要塞,北方有荷兰的水上防线。即使在坦克的数量方面,盟军也足与德军匹敌。但他们并没有像德军一样把坦克集中起来。同时由于比利时和荷兰拘泥于恪守中立,他们没有举行联合参谋会议,以致守方不能充分协调自己的计划和力量。德国的有利条件则是:有一个统一的指挥部,操有进攻的主动权,对侵略行动没有道德上的顾忌,上上下下信心十足,还有一个大胆的计划。他们还有在波兰作战的经验,他们在那里的战斗中已经尝试过自己的新战术和新武器。他们知道俯冲轰炸机和大量使用坦克的价值。同时他们还知道,正如希特勒一直不断指出的,法国人虽然会保卫自己的国上,但对未来的发展却毫无信心。德国最高统帅部虽然有信心也有决心,但正如秘密记录所表明的,在即将发动进攻时,也曾经心惊胆战过一阵——至少作为最高统帅的希特勒是这样的。约德尔将军在日记中曾记下了这一点。希特勒对于开始进攻的时刻,曾几度作最后一分钟的推迟。他在五月一日确定在五月五日发动进攻。五月三日他把它推迟到五月六日,这是由于天气的关系,但也许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外交部认为他所提出的对于侵犯比利时和荷兰中立的理由不很充分。五月四日他确定五月七日为X日;次日又把它推迟到星期三,即五月八日。约德尔写道,「元首已经决定了『黄色方案』的借口」。比利时和荷兰将被指责完全没有遵守中立原则。
五月七日(约德尔的日记继续写道),元首的火车定于十六时三十八分离开芬肯克鲁格。但天气情况还没有弄清楚,因此(进攻的)命令取消了——元首对于再次延期甚感不安,因为怕有人泄露风声。比利时驻梵蒂冈公使与布鲁塞尔方面进行的商谈,引起了一种推测:有一个在四月二十九日离开柏林到罗马去的德国人士,已经犯了叛国罪行——
五月八日,从荷兰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那边己取消休假、进行疏散、设置路障,并采取了其他动员措施——元首不愿再等下去了,戈林要求至少推迟到十日——元首非常焦急不安;后来他终于同意推迟到五月十日,他说,这是违反他的直党的。但是,不能再往下拖延了——
五月九日,元首决定,一定要在五月十日发动进攻。十七时与元首同车离开芬肯克鲁格。在得到十日天气情况有利的报告以后,在二十一时发出代号「但泽」的命令。
希特勒由凯特尔、约德尔和最高统帅部其他人员陪同,于五月十日天刚破晓时,到达了缪恩施特菜菲尔附近、他称之为「鹰巢」的大本营。德军在西面二十五英里之外的地方,正在越过比利时边界长驱直入。在从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一百七十五英里战线上,纳粹的部队已突破了三个中立小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边境,粗暴地违反了德国人曾经庄严地一再作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