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第15/23页)
六月十日,法国政府匆忙地离开巴黎。六月十四日,这个未设防的伟大城市,法兰西的光荣,被冯·库希勒将军的第十八军团占领了。巴黎铁塔上立即高悬起※字旗。六月十六日,雷诺辞职,他的政府已经逃到波尔多,贝当接任总理,贝当在任职的第二天,就通过西班牙大使向德国要求停战。希特勒于同一天答复说,他首先要和他的盟友墨索里尼商量。墨索里尼这个趾高气扬的斗士,在弄清楚法国军队已经受到绝望的打击以后,就像鹰犬一样在六月十日投入战争,企图分得战利品。
八 墨索里尼在法国背上扎进一小刀
希特勒尽管正在为西线战事的开展忙得不可开交,但仍接二连三地抽暇写信给墨索里尼,把德国连连取得胜利的消息告诉他。
五月七日第一封信通知意大利领袖,他正在进攻比利时和荷兰,以「保证它们的中立」,并说他将使他的朋友知道他的进展,以便他的朋友得以及时做出决定。后来,在五月十三日、十八日和二十五日,又接连写了几封信,这些信写得一封比一封详细、热情。虽然正如哈尔德日记所证实的,将领们对意大利的动向——参战或者不参战——毫不关心,但是,元首为了某种原因,很重视意大利的参战。一等到荷兰。比利时已经投降,北路的英法军队一败涂地,英军残部在敦刻尔克开始登船的时候,墨索里尼决定参加战争。他在五月三十日写信给希特勒说,参战的日期将是六月五日。希特勒立即回答说,他「深受感动」。
(希特勒在五月三十一日的信里写道)在这次战争的胜利结局方面,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加强我的不可动摇的信心的话,那就是你的声明了——仅仅你参战这一事实本身,就是足以使我们敌人的战线受到沉重打击的一个因素。
但是元首要求自己的盟友把日期推迟三天,他说,他要先把残余的法国空军击溃。而墨索里尼却好意推迟了五天,到六月十日。墨索里尼说,战斗将在第二天开始。
这些战斗简直算不了什么。到六月十八日,当希特勒召唤他的小伙伴到慕尼黑来讨论与法国停战问题的时候,意大利的大约三十二个师已进行了一周的「战斗」。但他们在阿尔卑斯山前线和南方的海岸一带,丝毫没有迫使力量单薄的六师法国军队后退一步,虽然守方此时正遭受到沿尼罗河流域扫荡的德军队背后攻击的威胁。齐亚诺在六月二十一日的日记中写道:墨索里尼已经十分丢脸,国为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前进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能够向前推进,还停在进行抵抗的法国第一道防御工事的阵地前。
墨索里尼曾大吹大擂自己的军事力量,但从参战一开始就暴露出是虚张声势。因此,当这位泄了气的意大利独裁者和齐亚诺在六月十七日晚上乘火车去同希特勒会商对法停战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沉郁的。
(齐亚诺在日记里写道)墨索里尼颇为不满。突如其来的和谈,使他感到不安。在旅途中,我们作了详细的谈话,以便弄清与法停战要提出哪些条件。领袖——想占领整个法国领土,要求法国舰队投降。但他知道,他的意见只能有参考的价值。战争是希特勒赢得的,意大利并没有参加任何积极的军事行动。有最后决定权的只有希特勒一个人。这当然会使墨索里尼感到忧郁不安。当他门在慕尼黑元首府里与希特勒进行会谈的时候,元首的「最后决定」相当温和,使意大利人感到特别惊讶。这个官邸正是不到两年以前张伯伦和达拉第就捷克问题对这两个独裁者妥协的地方。德国方面关于这次会谈的秘密备忘录清楚表明:希待勒认定,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让法国舰队落到英国的手里。他还担心法国政府逃到北非或伦敦去继续战斗。由于这个理由,停战条件——最后的和平条件,也许又当别论——一定得温和一点,要能保持「一个在法国本上行使职权的政府」,并且使「法国舰队中立化」。他断然拒绝了墨索里尼关于由意大利占领包括上伦(法国在地中海的一个重要海军基地,绝大多数舰只都集中在那里)和马赛在内的罗尼河流域并使科西嘉、突尼斯和吉布提解除武装的要求。上述最后一个城市,是通往意大利侵占的埃塞俄比亚的门户,据德国方面的文件透露,这是齐亚诺「低声」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