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西线的静坐战(第10/22页)
跟以前一样,他们全都错了。
勃劳希契一无所获,他的备忘录也好,前线指挥宫的报告也好,他自己的论据也好,都没有发生作用,这本来也是意料中的事。当勃劳希契提出当时是西方一年之中天气最恶劣的季节时,希特勒反驳道,对德国人来说是恶劣的气候,对敌人也同样恶劣,何况来年春天天气也未见得就好。最后,这位没有脊梁骨的陆军统帅计无可施,便告诉元首说,西线部队的士气同一九一七-一九一八年的情况类似,当时军队里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发生不服从命令的情况,甚至有兵变。
据哈尔德说(他的日记是这次极机密的会谈的主要来源),希特勒一听这话,顿时勃然大怒。他要勃劳希契说出来:「哪个部队出现了这种没有纪律的情况?发生了什么事情?在什么地方?」他要在第二天亲自坐飞机到那里去调查。据哈尔德的日记说,可怜的勃劳希契本来想故意夸大一下事实,以便「吓退希特勒的」,现在却惹得元首大发雷霆地训了一顿。「陆军总司令部采取什么行动?」元首吼叫道,「枪毙了多少人?」希特勒咆哮道,事实上「是你们陆军不想打」。
「已经没有办法再谈下去了,」勃劳希契在纽伦堡追忆那次不愉快的会见时在法庭上说,「于是我只好退了出来。」据别人回忆说,他踉踉跄跄地回到十八英里外佐森的司令部时还惊魂未走,甚至在叙述会见经过时最初都有点语无伦次。
「佐森密谋」就这样完事大吉。它同慕尼黑时期的「哈尔德密谋」一样,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两次密谋中,密谋分子们为自己的行动所提出的条件都实现了。这次希特勒坚持自己的决定,要在十一月十二日发动进攻,事实上当碰了一鼻子灰的勃劳希契走了之后,希特勒还用电话向佐森司令部重申了他的命令。当哈尔德要求书面的命令时,书面的命令立刻就送来了,密谋分子们曾经说,要推翻希特勒必需有一个书面证据,也就是要由希特勒下令发动一场他们认为行将使德国遭到惨祸的战争;现在证据有了,但是他们除了惊慌失措之外,毫无所为。他们乱成一团,急急忙忙地焚毁了可能惹祸的文件,掩盖了他们密谋活动的痕迹。只有奥斯特上校好像还保持了镇静。他向比利时和荷兰驻柏林公使馆发出了警告,要这两国提防十一月十二日早晨的进攻。然后他就动身到西线去,想试探一下,看看他还能不能再次说动冯·维茨勒本将军来干掉希特勒,结果毫无所获。包括维茨勒本在内,所有的将领都知道他们已失败了。那位前下士又一次不费吹灰之力就战胜了他们。几天以后,指挥A集团军的伦斯德召集他所属的军级和师级司令官开会,详细讨论了进攻的计划。虽然他本人对这次进攻的成功仍有疑问,他却劝他的将领们撇开怀疑。他说:「陆军已经分配了这个任务,不论怎样都得执行!」希特勒冲着勃劳希契发了那一通雷霆,把他吓得要死之后,第二天就着手草拟一个宣言,对荷兰和比利时人民为自己的侵略行为提出辩解。哈尔德日记中提到的借口是「法国军队必将开进比利时」。
但是第二天,十一月七日,希特勒却推迟了进攻的日期,使得将领们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
绝密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七日于柏林
——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听取了气象和铁路运输方面的报告以后,发布命令如下:「A日」「推迟三天,下一决定将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九日下午六点作出。凯特尔
整个秋天和冬天希特勒发布了十四道推迟进攻的命令,这是其中的第一道。欧战结束时,从最高统帅部的文件中发现了这些命令的副本。这些命令表明希特勒在任何时候都从没有放弃在西线发动进攻的决定,只不过是一星期一星期地往后推而已。他在十一月九日把进攻推迟到十一月十九日;而临到十一月十三日又把它推迟到十一月二十二日,像这样一直推下去,每次都是在五六天以后前通知改期,往往是以天气作为理由。这也许是希特勒在某种程度上对将领们的迁就,也许是他意识到陆军尚未准备就绪。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没有充分拟好,因为他还在不断地进行修改。希特勒第一次推迟进攻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十一月七日作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天,比利时国王同荷兰女王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表示愿意「在西欧战争开始激烈进行以前」斡旋和平,这一来使德国人大大地陷入了窘境。希特勒在他所草拟的宣言中本来打算说,德军开入这两个低地国家是因为获悉法国军队即将开进比利时,但是在比荷发表了这个联合声明之后,这个借口就很难取信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