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第8/27页)



二 「密谋分子」的欢欣和混乱

八月二十五日晚上希特勒取消进攻波兰计划的消息,使得谍报局里的密谋分子欢欣若狂。奥斯特上校把这消息告诉沙赫特和吉斯维乌斯时嚷道,「元首完蛋了」。到第二天早晨,卡纳里斯海军上将甚至比他更加想入非非,他宣称:「希特勒绝对经不起这次打击。今后二十年的和平算是保住了。」他们俩人都以为没有必要再去为推翻这个纳粹独裁者而操心;他已经完蛋了。原来在这个决定人类命运的夏季行将结束的最后几个星期里,那些自以为是在进行密谋的人曾经又忙碌了一阵。至于他们究竟怀着什么目的,则很难弄清楚。戈台勒、亚当·冯·特罗特、赫尔莫特·冯·毛奇、费边·冯·施拉勃伦道夫和鲁道夫·贝彻尔都曾先后来到伦敦;他们不仅告诉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并且还告诉丘吉尔以及其他英国领导人说,希特勒打算在八月底进攻波兰。这些反对希特勒的德国人可以亲眼看到,整个英国,上至那位手里老带着一把雨伞的张伯伦,从慕尼黑的那些日子以来都已经改变了态度。一年前这些德国人自己曾提出一个条件:要他们决心驱逐希特勒,英国和法国就必须宣布将以武力制止纳粹的任何进一步的侵略,现在这一条件已经实现了。他们还要求什么呢?从他们所留下的文字材料来看,这一点是不清楚的,我们所能得到的印象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明白。虽然他们的用意良善,但是他们的思想混乱,达于极点,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瘫痪了他们的手脚。希特勒对德国的统治——也就是对陆军、警察、政府和人民的统治——太严密了,不是他们所能够想出的办法可以动摇或推翻的。

八月十五日那一天,哈塞尔到沙赫特博士在柏林的独身新寓所中登门造访。这位被解职的经济部长刚刚从印度和缅甸旅行了六个月归来。哈塞尔在日记里写道:「沙赫特的看法是,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留神等待,他认为事态将循着必然的道路发展。」根据哈塞尔自己的日记记载,他在同一天告诉吉斯维乌斯说,他「也赞成把直接行动暂时往后推一推」。

但是当时又有什么「直接行动」要推迟呢?哈尔德将军和希特勒同样热衷于毁灭波兰,这时候根本不想推翻这位独裁者。至于冯·维茨勒本将军,一年前预定在推翻元首的活动中由他负责领导部队的,现在正在西部指挥一个集团军,即使他有心也无法参加柏林的行动。然而他是否真正有心呢?吉斯维乌斯到他的司令部去拜访他的时候,发现他正在收听英国广播公司从伦敦发出的新闻广播,于是马上就看清了这位将军的兴趣只在于弄清楚当前的局势动向。

至于哈尔德将军,他正在一心忙着拟订进攻波兰的最后计划,根本就不再考虑推翻希特勒的这种造反的念头。在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六日战后纽伦堡的审讯中,问到他和另外几个所谓纳粹政权的敌人在八月的最后几天为什么没有作出任何努力推翻那位元首从而使德国免于卷入战争时,他说得非常含糊。他说,「当时没有可能」。为什么?因为冯·维茨勒本将军被调到西方去了。没有维茨勒本,陆军就不能动手。

那么德国人民呢?美国讯问官山姆·哈里斯上尉提醒哈尔德,指出他说过德国人民反对战争,于是问他:「如果说希特勒已经下了无可挽回的决心要发动战争,为什么你们不能在侵略波兰前夕依靠人民的支持呢?」哈尔德回答道:「请您原谅,我听了您的话忍不住好笑。当我听到『无可挽回』这个字眼和希特勒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必须说没有什么事是无可挽回的。」这位参谋总长继续解释说,即使迟至八月二十二日,当希特勒在上萨尔斯堡会议上向他的将领们透露他已经「无可挽回」地下了决心要进攻波兰、并且如果必要也同西方作战时,他本人并不相信元首当真会说到做到。这段话同哈尔德本人在这段时期的日记对照来看,确实令人感到惊讶。但是不仅哈尔德如此,大多数其他密谋分子也如此。

哈尔德的前任陆军参谋总长、公认的密谋分子领袖贝克将军,这时又在哪里呢?据吉斯维乌斯说,贝克给冯·勃劳希契将军写过一封信,但是这位陆军总司令甚至不签个收到信的回条。吉斯维乌斯说,后来贝克同哈尔德作过一次长谈,后者同意,一场大战将意味着德国的毁灭,但是他认为「希特勒是绝不会打世界大战的」,因此当时无需设法推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