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第7/27页)
阿托利科走后,施密特博士听到希特勒愤慨地说:「意大利人又要玩一九一四年的那一手了。」当天晚上,总理府里到处是责骂这个「背信弃义的轴心伙伴」的不客气的话。但光是说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按预走的时间表,再过九小时德国的陆军就要对波兰发动猛攻了。因为现在已经是八月二十五日午后六点三十分,而计划规定,入侵行动将于八月二十六日拂晓四点三十分开始。面对着来自伦敦和罗马的消息,这位纳粹独裁者必须立刻作出决定,是仍然按照原订计划进攻呢,还是推迟或者干脆取消进攻。
施密特陪着阿托利科走出希特勒书房时,同急急忙忙跑来见元首的凯特尔将军撞了个满怀。几分钟之后,这位将军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兴奋地对他的副官叫道:「进攻的命令又得延期了!」
被墨索里尼和张伯伦逼到墙角的希特勒,已立刻作出了决定。哈尔德在日记里写道:「元首受到极大的震动」,随后又写道:
下午七点三十分——波兰和英国之间的条约已经批准。敌对行动没有开始。一切军队调动必须停止,即使已到了边境也必须停止,如果不可能及早停止的话。
下午八点三十五分——凯特尔证实此事。卡纳里斯说:对英法的电话管制解除了。证实了事态的发展。
德国海军记事册对进攻延期的记载更为简明,并且还提出了原因:战后从德国外交部档案中发现的墨索里尼这封信件的德文译本中,也就是我在这里所用的文本中,「德国」一字被勾掉了而在上面用打字机打上了「波兰」的字样,于是念起来就成为「如果波兰进攻——」但是在意大利政府战后公布的意大利文原本上,这段话却是「SelaGermaniaattaccalaPolonia」(如果德国进攻波兰)。令人惊奇的是,甚至收藏在他们政府档案中的秘密文件,纳粹也要加以篡改伪造。八月二十五日——由于政治局势的变化,已经开始进行的「白色方案」将于二十点三十分(下午八点三十分)停止。(八月二十五日中午获悉英波订立互助条约。又获悉意大利领袖通知,他将信守盟约,但要求大量供应原料。)
纽伦堡的主要被告中有三名被告在诘询下各自对延期进攻作了说明。里宾特洛甫说,当他听到英波条约的消息并且「听说」「正在对波兰采取军事步骤」(他仿佛一直不知道有进攻波兰那回事似的)以后,他就「立刻」去找元首,力劝他取消对波兰的入侵。「元首立刻就同意了」。这当然完全是鬼话。
凯特尔和戈林的供同至少看来还比较诚实。凯特尔在纽伦堡法庭上追述当时情况说:「我突然被叫到总理府会见希特勒,他对我说:『立刻停止一切行动。马上把勃劳希契找来。我需要时间进行外交谈判。』」
戈林在纽伦堡一次预审提讯中也证实,直到这时候,希特勒还相信他能够谈判出一条摆脱绝境的出路来。戈林说:
就在英国向波兰正式提出保证的那一天,元首打电话告诉我说,他已经下令停止执行进攻波兰的预定计划。我问他这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他说,「不是永久的。我必须看一看能不能避免英国方面的干预」。
墨索里尼在最后一分钟发生变卦,对希特勒固然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从上述证词中显然可以看出,促使这位德国领袖推迟进攻的因素中,比较有力的因素还是英国和波兰签订互助条约这一行动。然而奇怪的是,当天汉德逊大使曾经再次向他提出警告说,一旦波兰受到攻击,英国将参战,并且英国这时又已经在正式条约中庄严地宣布了这一保证;在这之后,他居然仍旧像他对戈林所说的那样,相信自己能够「避免英国方面的干预」。这大概是他根据过去同张伯伦在慕尼黑打交道的经验,以为只要能安排一条出路,这位英国首相就会再次屈膝投降。但是仍然令人不解的是,像他这样一个人,原先对外国政治曾表现出很有洞察力,居然不知道张伯伦这个人和英国的立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毕竟全都是希特勒自己一手造成的。要在八月二十五日晚上叫德国军队一下子停住,是颇费周折的事情,因为许多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了。在东普鲁士,取消进攻的命令直到晚间九点三十七分才送达贝茨尔将军的第一军。在几个军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急忙追上先头部队之后,才算止住了部队的前进。南面的冯·克莱施特将军那一军的摩托化纵队,在黄昏时分已经逼近波兰边境。一个参谋军官驾着小型侦察机在国境上快速着陆后才把它们在边界上拦住。更有少数地区在打响了以后才接到命令。但是由于好几天以来德国人一直在整个边境沿线挑衅闹事,波兰参谋总部显然没有怀疑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八月二十六日那一天,波兰参谋总部倒的确提出过这样一个报告,「德国匪徒」多股越过国界,以机关枪与手榴弹袭击我碉堡与关卡,「其中一起为德国正规部队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