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第10/15页)
他认为总统这次不辞年高体弱,长途跋涉,对他的国家会有极大的好处,因为现在离德国出兵干预不过只有几小时了——他对任何国家都不抱恶意——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所以能存在完全是由于他的一片好心——去年秋天,他并没有想得出最后的结论,因为他认为两国还可能共处,但是他毫不怀疑,如果贝奈斯的倾向不能完全消失的话,他就要把这个国家完全消灭。
这种倾向并没有消灭,他举出了「例子」。
因此,在上星期日,即三月十二日,他作出了最后决定——他已下令德国军队进驻捷克斯洛伐克,并且下令把捷克斯洛伐克并入德国。
据施密特博士的观察,「哈查和契瓦尔科夫斯基坐在那里,就像一块木头似的。只有他们的眼睛才表明他们还活着」。但是希特勒还没有完,他还得用条顿式的恐怖的威胁来羞辱他的客人。
德国军队(希特勒继续说)已经在今天进军了。在某一处兵营遇到了抵抗,但已经无情地予以扑灭。
明天早晨六点钟,德国军队即将从四面八方进入捷克,德国空军将占领捷克飞机场。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德军进驻时可能发生战斗。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抵抗均将以凶猛的武力予以扑灭。另外一种可能性是德军进驻将以和平方式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元首不难慷慨允许捷克斯洛伐克保持它自己的生活方式,允许给它以自治以及某种程度的民族自由。
他之所以要做这一切,都不是出于仇恨,而是为了保护德国。要是去年秋天捷克斯洛伐克没有让步的话,捷克民族早已消灭干净了。没有人会阻止他这样做。要是打仗的话——两天之内捷克军队就不会再存在了。当然,也会有一些德国人死伤,而这只会产生仇恨,而这种仇恨又会迫使他为自卫计,而拒绝给予(捷克人)自治。全世界谁也不会管这件事。他在读外国报纸的时候是同情捷克人民的。他所得到的印象可以用一句德国谚语来概括:「摩尔人已经尽到责任了,摩尔人可以走了。」——
正因为如此,他才请哈查到这里来,这是他能对捷克人民做一番好事的最后一个机会——也许哈查此行可以防止发生最坏的情况。——
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到六点钟,德国军队就要开进去了。他几乎不好意思说,德国和捷克的兵力比例是德军一个师对捷军一个营。他现在愿意建议他(哈查)还是同契瓦尔科夫斯基下去商量一下该怎么办才好。
该怎么办才好呢?完全垮了的总统并不需要退下去作决定。他立刻就告诉希特勒,「形势十分清楚。抵抗是无谓的」。但是,问题是,现在已经过了两点了,他怎么才能在短短四小时的时间里设法使全体捷克人民克制自己不要抵抗呢?元首回答说,他最好同他的同伴去商量。德国的军事机器已经开动因而已经无法停止了。哈查应当立即同布拉格联系。根据德国人的会议记录,希特勒最后说:「这是一个严重的决定,然而他也在这上面看到两国人民之间可能获致长期和平的时代的曙光。要是这个决定换一个样子的话,他就会看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毁灭。」
说完了这些话,他就请客人们暂时退出去。那时是早晨二点十五分,在隔壁的一间房间里戈林和里宾特洛甫对那两个苦命人加紧施压力。法国大使发给巴黎的一份正式电报中描绘了这个场面。据他说,他从他认为确实可靠的方面获悉,哈查和契瓦尔科夫斯基抗议对他们的国家的凌辱。他们说,他们不能在投降的文件上签字。如果他们这样签了字,他们将永远受到他们的人民的诅咒。
两位德国部长(指戈林和里宾特洛甫)毫无任何怜悯之心(考仑德雷先生在他的电报中写道)。他们硬是围着桌子追逐哈查博士和契瓦尔科夫斯基先生,一次又一次把放在桌上要他们投降的文件掷到他们面前,把笔塞到他们手里,不断地重复说,要是他们继续拒绝的话,两小时之内,布拉格就有一半会被炸成废墟,这还不过是开始。成百架轰炸机正在等待起飞的命令,如果不签字的话,他们在早晨六点钟就会得到命令。似乎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场合,只要第三帝国的戏剧达到高潮的时候总会设法在场的施密特博士,在这个当口听到戈林大声叫莫勒尔医生。「哈查昏过去了!」戈林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