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案分析:1778年的海战(第5/13页)
在纽约的南面,特拉华和切萨匹克湾成了为海上提供支援最具有诱惑力的战场。但是海湾入口处的宽度、海区附近缺乏适合防守的据点,以及地面部队为占领更多的地方而导致的大范围分散,加上在那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里,一些士兵水土不服,使它们在最初几次战役中没有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没必要将它们归类于战争的局部性基地之中。在美洲大陆的南端,英国人被从人民中得到支援的幻想所迷惑,指望在那里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即使是在最南部,那里的人也绝大多数喜欢自由的生活,正是这种思想阻止他们联合起来反对革命政府,按照英国人的经验,他们遭受到了这个政府的压迫。然而,英国人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南部人民的造反上,这无疑是非常不幸的。查尔斯顿是这场战争中的另一个局域性基地,它在第一批英国远征军在乔治亚登陆18个月后,落入英军之手,时间是1780年5月。
在这场战争中,西印度群岛的局域性基地已在前面的论述中被我们提到,而属于英军的有斯塔卢西亚,还包括影响并不深远的安提瓜。在下风的1000英里之外就是牙买加岛,在金斯顿拥有一座能力十分巨大的船厂。同盟国按照战略次序,先后占领了马提尼克的罗伊堡以及哈瓦那,其次才是瓜德罗普与开普弗朗西斯。当时对战略形势的一个控制特征便是信风,以及随之产生的洋流,这些在我们这个时代里也是非常重要的。克服种种障碍,占据有利的上风,对于单舰或者庞大的舰队来说都是困难重重的任务。能够理解的是,船队只有在自愿或者确认敌军也在驶向同一方向的时候才会驶向这些西部岛屿,就像罗德尼那样,在圣茨战役之后,当他得知法国舰队已经驶向开普弗郎西斯时,他便率领舰队驶往牙买加。风的状况使得向风群岛或者东边的岛屿成为欧洲和美洲之间自然交通线上的战略要点。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在两个战场之间,在大陆与小安的列斯群岛之间,有一片广泛的重要海域,在这个海域内,除非是某个交战国的海军实力非常强大,或者在某一侧翼具有决定性优势,否则就没有把握进行大规模的作战行动。
1762年,当英国人依据强大的海上实力占据了所有的向风群岛时,它肆无忌惮地吞并了哈瓦那。但是从1779年到1782年,法国在美洲的海上力量和法国对向风群岛的占有情况几乎跟英国平分秋色。这就使得哈瓦那的西班牙人能够随意进攻位于上述重要海域内的彭萨卡纳和巴哈马。
因此,像马提尼克与斯塔卢西亚这样的军事基地对战争来说,就比牙买加、哈瓦那和其他背风的岛屿具有更大的战略优势。他们控制牙买加、哈瓦是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通过它们向西航行比返航要快得多;而在大陆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要点和这些岛屿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差不了多少。被称为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大部分岛屿都同样具有这种优势;而位于最上风的巴巴多斯小岛则更具有特殊的优势,不但有益于进攻,而且有益于防守,敌人的大型舰船即使从罗伊堡这样近的港口出发,也很难靠近它。人们永远要记住的是,曾经准备开赴巴巴多斯的远征舰队由于信风的暴虐被迫停在了圣基特。在当时条件下的巴巴多斯,特别适合作为英国进行战争的地区性补给站,也可以作为通向牙买加、佛罗里达,甚至于北美的交通线上的沿途避难港,更加适合于成为英国参战的局部性军需供给站;与此同时,可以用武力控制住逆风100英里开外的斯塔卢西亚,将它作为一个舰队的前哨基地,密切地监视罗伊堡的敌人。
印度半岛的状况明显地说明东海岸或者科罗曼德尔可能成为战场,这是由半岛的政治状况决定的。亭可马里位于毗连之岛锡兰之上,虽然状况不是很好,却是一个非常优越的防御港口,所以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而其他所有的锚地都在海岸线上。从这个地区的形势来看,这一地区的信风和季风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价值,从秋分到来年的春分,经常刮东北信风,而且时常风力很大,巨大的浪花拍打着海岸线,这时候登陆就变得十分困难;一旦到了夏季,盛行的风向就来自西南方,海面相对平静,天气也晴朗。9~10月份的季风更替常常伴着猛烈的飓风,从这时起到东北季风的平息,不要说是出港作战了,就是把舰船停在岸边都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亭可马里是唯一能够退居的港口,在天气较好的季节里,它处于主战场的上风,因此,它的战略价值是独一无二的。英国人在西海岸线上占据了印度的孟买,但是孟买港离得太远,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局域性基地,就像法国的毛里求斯与波旁岛一样,孟买应该是同宗主国相连的交通线上的第一个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