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案分析:1778年的海战(第2/13页)

在这里我们努力提出这样的提纲,也只有这样的提纲才会符合本书的范围。

1778年海战的主要参战国分为两大军事阵营,一方是大不列颠,另一方是控制着法国与西班牙的波旁王朝。此时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正在与其宗主国进行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所以他们非常欢迎这一件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常的大事。接着荷兰被英国带进了这场战争中,结果是荷兰人一无所获,还失去了很多。美国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他们的国家从英国人手中挣脱出来。除了一些能够骚扰敌人的巡洋舰以外,他们在海上力量方面非常匮乏,所以他们必然将力量放在陆战上。这就构成了对盟国十分有利的牵制性行为,极大地损耗了英国的有生力量。然而,英国完全有能力放弃这场博弈并立即停战。另一方面,荷兰不用考虑陆上进攻的威胁,由于得到了同盟国海军的援助,除尽可能地避免损失外,他们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愿望。因此可以说,这些小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了终止战争,而主要的参战国则希望继续战争来改变某些状况。

英国参战的目标也非常简单,它跟这个最有前途的海外殖民地进行了一场非常可悲的争吵,这种争吵步步升温,直到它受到了来自于这片殖民地的威胁。当曾经心甘情愿追随它的追随者离自己而去时,就只能通过武力控制他们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阻止那些海外殖民地的分裂活动。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英国的辉煌同这些海外殖民地是密不可分的。法国和西班牙都以反殖民事业的积极支持者身份出现,但这并没有改变英格兰的目标,尽管它的军事计划发生过变化,随着敌人队伍的不断壮大,英国感到来自殖民地的危险。就其战争目标而言,英国的战术完全是防御性的,他们怕失去的太多,所以竭力保持现状。通过驱使荷兰参战,英国便有了军事上的有利条件,因为在对手力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好几处至关重要的商业和军事阵地由于防御薄弱而向英国的军队敞开了大门。

法国和西班牙的军事目的比较复杂,传统意义上的敌意和为近期军事行为的报复欲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像在法国,沙龙与哲学家对殖民地争取自由的行为非常同情,甚至还集会声援他们。尽管这种行为会影响国家的行为,但只有采取某些恰当的行为满足他们时,法国才能重新有希望获得北美洲的领地。然而,当时生存在那里的居民对昔日与法国的对抗还记忆犹新,他们断然不会接受加拿大的建议。在革命时期美国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法国人极其不信任,但是这一点在法国给予殖民地较大的同情和援助之时,被美国人的感激之情冲淡了。不过,法国人感知到的是,假如重新获得以往的权力,就有可能促成和英国的和解。因为一些有远见的英国人一直在提倡通过适当的让步让这种同族之间重归于好,所以法国人从来没有承认,或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目的。相反的是,法国正式宣布放弃它过去在北美洲的权力,但坚持在占领和收复西印度群岛的任何岛屿时将行动自由,这便是使它让步的条件。当然,英国所有的其他殖民地可以随其进攻。因此法国在这里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英属西印度群岛,以及对已经落入英国人手里的印度的控制权,还有在适当的时候促成美国的独立。随着排他性贸易政策成为那个时代的特点,丧失掉一些重要的领地被认为是削弱了英国的商业贸易,随着英国的衰落,法兰西开始强大起来。事实上,法国的目的便是想要扩大战争的规模,所有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要在海上和政治上都压倒英国。

同样衰弱且没有活力的西班牙王国也想同法兰西一样超越英格兰,然而,西班牙王室所遭受的屈辱和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在盟国的广泛意图中却不那么容易被发现。虽然当时的西班牙人没有人能回忆起它的国旗飘扬在梅诺卡岛、直布罗陀或牙买加上空时的情景,但是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冲散这个民族的骄傲和顽强的活力,他们并不甘心于失败。对于美国人来说,美国人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西班牙试图恢复佛罗里达半岛和佛罗里达群岛的主权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