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六 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第6/8页)

八、财政经济

1.序言。五十年来日本政府财政的膨胀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历史上所少有的,许多专家已有详细的数字说明。本章因此只从日本全国作一整个透视,仅举出两项来说。

2.第一是与军人的关系。原来日本武士有轻视商人的习惯,所谓町人,就有几分重利忘义的气味。自从福泽在明治初年,以英国绅士为模范,提倡了“独立自尊”主义,创设了庆应大学,即给予日本财富以人才为基础。五大财阀的事业家都是直接受了福泽的精神教育,而以议会政治为其理想。自从日本第一财阀三井联络松方,三菱联络大隈,政府以发展国民经济为名,使财阀与政治家发生密切的联络。到大正时代,财阀对军人居然取得对立的地位。但因为议会莫大的选举费,都是靠财阀在后台帮忙,这中间就发生许多疑狱事件,两党彼此摘发,而国民对于政党发生不信任态度。最近政党竞争选举,除社会党以外,政友会、民政党员都不敢公开地标举党籍。财阀看党员无力,就转而利用重工业这个工具,与军人接近。因为急于制造武器,势不能不特别发展重工业,而青年军人所提倡的皇家社会主义,因乃不得不暂停顿。

3.第二是与农民的关系。一个大阪造丝商人,曾经夸耀地说:“只有我们的工业是由人民的心血一点一滴造成的。”换句话说,日本各种经济的发展,都是靠政府帮忙、提倡而成的。试问这政府津贴各事业的钱,是从何处来的?再看“日本租税之来源,地方与中央合计课于消费者的百分之四十,课于所得者约百分之二十一。课于财产者百分之二十。其他杂税约百分之十九,多数含有消费性质。在日本,国民被课之消费税约占全数之半。”试问这巨大的消费税,是从谁征收来的?日本农民约占总人口百分之六十以上,而这些农民大多数天天在困苦之中,农村负债已达不能偿还之巨额。许多日本人归怨于国土渺小,人口繁殖,其实真正要解决日本的农村问题,若就对外发展来想,只有到美国去种地才是适合的。此外的发展,如满洲等地因为生活程度,日本人不能与中国人竞争,徒替大资本家发财,于大多数国民不仅无利,反而增加无数的负担。如今单举一个例子来指出它对外对内的矛盾。日本向来常感产米不足,认为重大问题。于是大正十四年竭力开发朝鲜,使产米增加,近几年来乃感供过于求,而政府不得不施行统制政策以防米价之过贱。但农家因收获后亟须现金,不得不将自己食用的米一并售出,将来仍须购回。这一进出,农民又实受一重损失。艳称日本发展者每举其船舶的吨数,贸易的数字,以表现其经济力之强。其实国民财富集中在工商界,大多数的农民终岁劳作而尚无适当的生存。这不是欧美无产阶级所能想象得到的。

九、外交

1.二重外交之由来。明治二十四年以前,日本既无外交可言,而外交官的位置,多数是贵族的游戏品。但当时陆海各派各地留学生,倒能通达语言,深入各国社会。所以参谋本部的外国情报,比外交部常来得早。自经两次战役,参谋本部的地位自然加增。故遇到重要事件发生,军人对外交常有容喙之权。特别在中国,有许多浪人做侦探,都是由参谋本部接济的。外交官人数有限,自然不及参谋本部情报网的细密(现在上海的东亚同文书院创办时是第一任参谋总长川上把自己房子卖了做基金的)。最近军人势力增长,外交官只能仰军人的鼻息,以保持其地位。退出国际联盟,原不是外交部所赞成,而是现在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一手造成的。

2.外交系之成立。自从明治二十六年陆奥[6]担任外交部长以后,日本外交界始有人才。后来许多著名人物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日本国民对于他的外交官太对不起了。中日战役时代的陆奥,日俄战争时代的小村。他们用的心血,遭的困难,比参谋总长大得多——至少也是相等——但日本国民一律归功军人而指两度外交为失败,所以两位外交大臣在战后都郁郁不得志而死。在《朴次茅斯和约》签字以后,小村发了四十度的高热还去见罗斯福,实与军人决死相等,但回来时人家用黑旗欢迎他。所以日本的外交将来终究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