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第3/17页)
因为听周玳说冯玉祥不愿进攻,阎锡山愁上加愁,收到杨爱源的密电后,他才感到眼前一亮。当时汪精卫正在石家庄与他商讨扩大会议的问题,于是阎锡山便趁此机会,请汪精卫这位“有力的人”来出面促成此事,同时他还向冯玉祥竭力保证,只要西北军发起攻击,给养方面一定不会耽误。
有了台阶和保证,冯玉祥不再推三阻四、扭扭捏捏。8月上旬,他制订了一份以徐州为目标、分七路总攻的作战计划,石友三也被算成其中的一路,任务是出晋军右翼进攻柳河。
作战计划以密令的形式发至晋军前敌司令部。杨爱源一看便犯起了嘀咕,他对张樾亭说:“石这人是个名利之徒,反复无常,说变就变。现在叫他攻柳河,不正经干还是小事,万一他步刘茂恩的后尘,那我们左侧就危险了。”
石友三虽然发了那么一份密电给张学良,但毕竟还没有公开举起反旗,阎锡山也不敢把这件事曝光出来,怕的就是在这关键时刻,石友三真的“步刘茂恩的后尘”。因此之故,杨爱源并不知道密电的事,他只是认为对石友三不能不防。
杨爱源问张樾亭与石友三熟不熟。张樾亭回答不但熟,而且可以随便说笑话。
杨爱源马上说:“那好,请你到石处去一趟,以我们关怀其给养为名,侦其行,察其言,观其色,探询其意向,同时顺便到刘春荣处问问他的给养如何。回来后我们再研究一下,以防万一。”
刘春荣部也是反蒋联军中的杂牌军,在此次攻势中负责协助石友三。杨爱源料到石友三、刘春荣之辈平时在供给上都是一肚子怨气,现在需要他们出力了,就不能不改变一下服务态度。
果然,张樾亭到石友三的司令部去一问。石友三直言不讳:“要么是有吃的,没打的(指武器弹药);要么是有打的,没吃的。不能适时供给。”
张樾亭答应回兰封后,即报告徐永昌、杨爱源,让他们给阎锡山发电报,以便及时供应。
接着张樾亭试探着问石友三:“你这回攻打柳河是率全部人马吧?”
石友三回答:“留一部守原阵地,加强工事,以备万一退回来扼守。”
杨爱源、张樾亭早就猜到石友三不会“正经干”,石友三的回答并不算出人意料,但张樾亭仍心有不甘,遂鼓动石友三:“你攻敌右侧背柳河,闻蒋介石已到柳河指挥,若能活捉蒋,是全局的胜利,你的声威将震动全国。”
石友三来了一句:“心有余而力不足。”张樾亭急忙说:“晋军和刘春荣可以策应你。”
当着张樾亭的面,石友三毫不客气:“刘部力小,晋军势弱,不能依赖。”
张樾亭无法辩驳,只得说:“你单独制胜,声威更大。”
石友三对这些哄小孩子的伎俩丝毫不感兴趣:“你快回去,叫徐、杨将我部给养充分准备好,我就要出动了。”
临分手时,张樾亭提出了他最关心也最敏感的话题:“你可别变。”
石友三笑了:“哪能老变呢!”
辞别石友三,张樾亭又到了刘春荣处。问他给养如何,刘春荣回答:“有时够,有时不够。”
张樾亭答应上报后予以补足,同时叮嘱他:“这次石友三率部攻柳河,关系全局,希望你与他妥切联系,努力策应。”
刘春荣说:“尽力而为。”
不用拳击而用五指
回到兰封,张樾亭将经过情形向杨爱源进行了汇报。杨爱源说:“从石友三的言行和态度来看,对我们很不高兴,可是对你还不错。刘春荣对我们的供应也不满意,他的态度与这次进攻会很有关系,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张樾亭坦言:“石友三正经打不正经打,我不能保证;他变不变,我也不能保证。”
不过他认为刘春荣的问题反倒不大。
刘春荣的部队也不少,作战时,他一般都是把一个团放在前面充样子,另外七八个团则在后面进行训练,其实并不与蒋军交战,前方也少有战事。徐永昌曾派人前去视察,视察的人在说到刘部训练如何之勤,军容如何之盛时,对着徐永昌耳语:“又一冯焕章(冯玉祥),行将看其异军突起也。”
徐永昌戏谑地说:“恐其只能异,而不能突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