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第13/17页)

薛、贾常出入于阎总部,自然能感受得到这种氛围,所思所想也就与冀贡泉出现了很大区别。概言之,扩大会议是次要的,组织政府也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军事失败用政治挽救”,是探知“关外的风向”并使这个风向有利于阎方。

此前薛、贾已分别在阎锡山、冯玉祥那里得到了明确指示,来北平后又深夜谒见了汪精卫。汪精卫当时已经入睡,但仍从床上爬起来接见并与薛、贾谈了很长时间,看得出他同样对出关请张十分关切。这种情况下,薛、贾又怎么可能再掉头转帆呢?

薛、贾原本准备出关,但是一打听,张学良又到北戴河休养去了,二人只好同去北戴河。

这次张学良倒没有让他们吃闭门羹。薛、贾在到达北戴河的当天黄昏,就前去拜访张学良。张学良也还算客气,在二人代表阎、冯问好后,同样问了阎、冯好。

接着薛、贾递上阎锡山亲笔写的一封信,信的大意是说“蒋介石专横自私,排除异己,要救国必须倒蒋”。之后他们按照阎锡山的交代,对张学良展开游说:“蒋介石不是个好人,他利用你的时候就用种种手段拉拢你,到用不着你的时候就过河拆桥,一脚踢开。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就是例子……”

在薛、贾鼓动唇舌的时候,张学良始终精神萎靡,闭着眼睛在打瞌睡。眼见实在谈不下去,薛、贾只得告辞回旅馆去了。

大事不妙

都已经快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了,任何冠冕堂皇的说辞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也难怪张学良要打瞌睡了。

8月30日,张学良启程返回沈阳。薛、贾紧随而至,不过沈阳方面无人接待,连旅馆都是他们自己找的。

现在薛、贾手上还有一份合作办法。这是他们借以打动张学良的最后希望,同时也是阎锡山能够拿出来的最后一点资本。

阎锡山固然有抠门的毛病,但大多数人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的是,到中原大战中后期,老阎确实已经力不从心了。

既要负担晋军,又要负担西北军和其他杂牌军,可怜阎府也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如此浩繁的军用开支,早就令他捉襟见肘,叫苦不迭。战争期间,阎锡山曾发行战时赋税通用券,也曾打算以富贺银矿、井陉煤矿为担保,向日本、美国借款,这些都是为了缓解其财政困窘的状况。

阎锡山坚持张学良并不是只知道死要钱的“花花公子”,因此无须像蒋介石那样挥金如土,但实际上他也没有钱去东北烧香上供。

乌纱帽早就抛出去了,奈何对方不屑一顾,张作相那条路子又不牢靠,最后剩下的办法便只有让出地盘了。

在合作办法中,阎锡山明确表示愿将察绥两省和平津地区永久让与东北,晋军撤回石家庄,与西北军共守郑州、洛阳。

阎锡山向来锱铢必较,精于计算,可谓“古佛脸上剥金,黑豆皮上刮漆”。现在轮到他在自己身上剥金刮漆,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合作办法的条文末尾,阎锡山特地添了这么一句话:“一心一德,共同救国,相见以诚,信守不谕。”

次日早晨,薛、贾带着合作办法前去少帅府拜张。这是薛笃弼第一次光临少帅府,只见大门口刀枪林立,警卫森严,客厅里富丽堂皇,陈设豪华,为其一生所未见。过了一会儿,张学良从楼上走下来接见他们。贾景德把合作办法拿了出来,张学良略一过目,就把文件放在了茶几上。

没有想象中的喜形于色,更没有点头或者摇头的表示,只是普通地应酬了几句,张学良便表示今后将由秘书长王树翰负责接洽,随后端茶送客。

王树翰负责接洽,彼此也无法深谈,这让薛、贾十分苦恼。隔了一天,王树翰请薛、贾到他家吃饭。吃完饭后,又留二人打牌。贾景德对打牌搓麻将还比较在行,唯薛笃弼不擅此道,然而为了能在牌局结束时与王树翰谈正事,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勉强应付。

从太原启程时,阎锡山发给贾景德旅费一千元,冯玉祥发给薛笃弼旅费五百元,经费紧张得很,所以薛笃弼在打牌的过程中心里一直七上八下,就怕把他的费用全部输掉,连粥都喝不上或者连家都回不去。

幸好,输是输了,没有大输,否则薛笃弼非得当场晕倒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