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石掀起千层浪(第25/27页)

见到张钫后,蒋介石开口即问:“兰封为什么这样难攻,你在前方是如何与经扶(刘峙字经扶)商谈的?”

张钫复述了一遍,蒋介石听了给刘峙打去电话:“你就按照伯英兄(张钫字伯英)所谈的办法即刻办理。部队今夜要全部转入新阵地。”

陇海战场的形势就此稳定下来,双方由一攻一守变成了两军对垒的胶着状态。

正在这时,孙殿英派人前来接洽,称愿意投降。蒋介石便派张钫前去进行招抚。

归于蒋氏幕府之初,张钫只答应从旁帮忙策划,不愿担任名义,然而蒋介石仍任命他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并让他在归德组织省政府。

那时河南全省在蒋介石控制下的只有六七个县,所谓河南省主席,亦不过是挂一块招牌,但这也表明了蒋介石的器重,毕竟张钫还没来几天,以前的身份又是敌方谋士。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虽然明知此行不无危险,张钫仍无可推辞地踏上了去亳州的行程。

张钫到亳州后,孙殿英称平汉路上所运货物和友人还未到,需迟几天表明态度,让张钫再等等。实际上,他和万选才一样,都不想投蒋,只是因为亳州处于中央军的左后方,又是孤军,为缓敌待援,才想出了这么一个拖延时间的招。

张钫只身犯险,倒让孙殿英被动起来。阎锡山和冯玉祥都有代表驻于亳州,发现张钫到了亳州,两边的代表立刻向阎、冯进行了报告。冯玉祥让孙殿英把张钫解送郑州,条件是赏银三十万。阎锡山则要孙殿英将张钫解送到晋,他愿出的赏银虽没冯玉祥多,但也喊出了二十万的高价。

阎锡山的电务组给力,蒋介石的无线电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阎、冯的无线电消息均被其截获。于是蒋介石也致电孙殿英:你既请张钫前去做客,就不应卖友,希望即日将张放回。

阎、冯不是都出了价吗?蒋介石干脆把他们两方的赏格加一块,一口价,五十万!

钱谁不喜欢,何况是曾经的盗墓贼孙殿英,问题是这钱并不好拿,烫手哇,而且拿哪家的都是。孙殿英左右为难,对张钫开玩笑说:“你老就在这里多住几天吧。现在票价越来越高,你放心,我不会卖你,我将来还可以多多分润哩!”

除了蒋、阎、冯,鹿钟麟也跑来凑热闹。他给孙殿英发来电报:“闻张伯英(张钫)到兄处,张是兄之老长官,又是侠义之士,兄千万不能献长官以邀功,但也不可将他放走。彼去则无异添了十万敌人。”

鹿钟麟让孙殿英不要把张钫交给蒋、阎、冯中的任何一方,只是扣住不放,并要孙殿英转告张钫:“如果我们战胜,我们两人赠送你二十万元,送你出洋游历。蒋介石如战胜,你自有事做。你实立于不败之地,请静以俟之。”

孙殿英拿着鹿钟麟的电报给张钫看。张钫自然一心想的都是如何脱身,他对孙殿英说:“你们大家为我计划得很好,但是这种办法于你是不是有利,你也应该考虑一下。”

不管张钫怎么说,孙殿英仍然觉得鹿钟麟的办法不错,到底还是不肯放他离开。

犯上这件事

孙殿英虽处于中央军的后方,但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对中央军已构不成威胁。蒋介石不但不攻孙殿英,对石友三等部也没有用什么兵力去打,而仅仅是采取监视态度。他所需要操心的还是如何从正面攻下兰封,毕竟不能老这么对垒着呀。

在对兰封的地理特点和晋军主阵地的位置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蒋介石集中刘峙师、顾祝同师、陈继承师、陈诚师、蒋鼎文师等雄厚兵力,向陇海正面的晋军防线展开了潮水般的进攻。

这时阎锡山也把预备使用在津浦线的一个军调来增援,并且宣布谁肯打仗就优先给谁补充,从而使得敢打仗的部队在建制上始终能保持充实完整。

按照中央军的编制,一个师就相当于晋军一个军,所以中央军在兵员数量上仍占有优势,但即便这样,仍难以撼动对方阵地。

晋军在北伐前就有善守之名。他们的防御阵地布置严密,凡有利的地形都用上了,所编织的步兵火力网可以直射、斜射、侧射,从多个方向对敌军进行阻击。

除了阵地设计巧妙外,晋军步兵的防守还依赖于手榴弹。这些手榴弹系山西兵工厂为防御战和山地战而特制,俗称“地瓜”,其个头比一般手榴弹要大,爆炸时范围又细又宽,而且很少会瞎火,有人戏称它是“又干又脆,一炸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