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8/20页)

步兵第二十六军能担负快速机动任务的部队是先遣支队,先遣支队里速度最快、火力最强的机动部队又只有二五七坦克旅。尽管明知要挡住日军几个后撤的师团,兵力过于单薄,但二五七坦克旅还是不打一点折扣地执行了上级命令。

为了守住桦林车站,日军在苏军必经的山口设下了包围圈。在坦克旅进入包围圈后,日军特攻队员突然从藏身洞中冲出,使用反坦克手雷向坦克发起攻击。坦克旅原有二十五辆T-34坦克,被一下子炸掉六辆,只剩下了十九辆坦克。

坦克旅旅长阿尼希克中校见势不妙,急忙率领全旅冲出了包围圈。

坦克旅穿过沼泽,冲上公路,前面出现了一座日军兵营。吃了亏的坦克兵们正好没处撒气,他们开着坦克冲过去,推倒了兵营的围墙。

兵营院子里只有几个日本兵,在胡乱放了几枪之后,便都各自逃命去了。阿尼希克等人下车一检查,原来这是一座日军的大型仓库,里面约有四十多座库房,其中就包括油库。

几天下来,所有坦克都已经出现了油料不足的问题,油库的出现,可谓是喜从天降。

加满油料,坦克旅重新抖擞精神,全速向桦林车站开去。

走廊

桦林车站及其沿线很忙,因为有太多的日军需要打这里通过。还未到达车站,坦克旅就通过袭击铁路上的一辆军列,活捉了车上的一名日本兵。

通过审讯,阿尼希克得知,第一二五师团调往牡丹江的一个步兵大队即将从附近的公路上经过。第二天早上,他们在公路边进行伏击,结果没有打着步兵,打的是一个装载弹药的日军运输车队。车上的弹药被坦克炮引燃,在巨大的爆炸声和冲天大火中,日军车队灰飞烟灭。

火线入党,苏联红军中经常可以见到的情景。图中坦克部队的党组织正在审议坦克手的入党申请。

当坦克旅冲进桦林车站时,车站里已空无一人。桦林镇离牡丹江大约只有十公里。因为不再担心油料不足,阿尼希克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向牡丹江。

不料在镇口的两座小桥上,坦克旅又遭遇了日军的顽强阻击。经过一番恶战,全旅仅剩七辆坦克,继续进攻的力量已感不足。阿尼希克只得下令退出战斗,撤到桦林车站南线进行防御。

大约一个小时后,一列日军列车从牡丹江方向开了过来,车上满载着第一三五师团所属部队。隐蔽在铁路两侧的苏军坦克立即开火,第一阵轰击就使列车中弹着火。从车上跳下来的日本兵或死于枪炮之中,或丧身于履带之下,只有少数躲藏在车站附近高粱地里的士兵才得以逃命。

仅仅二十分钟过后,又有一列日军军列开了过来。看到前面燃起大火,列车员连忙采取紧急刹车的措施。坦克旅虽连续开炮,但由于离得太远,只炸毁了列车上的几节车厢。

日军从车厢里推出几门反坦克炮,朝苏军坦克进行射击,有两辆坦克中弹起火。同时,大批日军从车上跳下来,对坦克旅实施包围。

阿尼希克果断下令突围。在他的指挥下,坦克兵们冲出敌阵,将坦克开到车站附近的一座小山包上,随后一字排开,摆出防御阵形。日军连攻数次,都因为地形不利而攻不上来。

坚持到第二天早上,铁路上驶来第三列军列。机会到了就不可放过,阿尼希克亲自用坦克炮瞄准了机车。

随着一声爆炸,机车颤抖了一下,立刻冒出了浓烟:阿尼希克射出的炮弹不偏不倚,正中机车的锅炉。

军列的车头和车厢全部出轨倾覆。军上装的是日军一个重炮兵联队,有二十四门重炮和大量弹药。

日军急红了眼。“肉弹战术”再次上演,许多日本兵抱着反坦克手雷往上冲,想要与坦克同归于尽。坦克兵们相互支援,用机枪抵近射击和履带碾压的办法,拦阻日军的疯狂进攻,一直撑到步兵第二十六军主力到达。

在桦林战斗中,苏军二五七坦克旅不仅占领车站,为主力部队打通了进攻牡丹江的通道,而且独立阻击了四辆装载日军步兵或技术兵器的军列。事后统计,整个先遣支队共击毁六辆机车、一百四十三节车皮、二十四门火炮、三十辆汽车、二十四台拖拉机和近一百挺机枪,歼灭日军近九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