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时事如棋局局新(第5/16页)

然而这只是作战部一厢情愿的想法。陆军省的一些官员仍然反对扩充关东军,这些人坚持彻底的“熟柿主义”,也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到亲眼看着老毛子疲软下去的那一刻,一个兵都不能轻动。

要动员部队,就无法绕开陆军省,尤其是陆军省里负责基本动员的军事课。由于德国政府已两次要求日本夹攻苏联,作战部长田中新一开始显得有些急不可耐。6月29日,他叫来陆军省军事课长真田稂一,对真田大声嚷道:“马上实施真正的动员!”喊声之大,连隔壁房间里的人都能听见。

田中以为他的威风很大,气势很足,可人家真田也不是吃素的:你凶是吧?我不睬你,看你怎么去动员。

真田的强硬态度不是没有道理。德军虽然趁苏联不备,得以迅速歼灭对方的防卫军,以怒涛汹涌之势突入苏联境内,但还不足以形成完全的压倒性优势,离判定胜负的阶段更是相距甚远。

另外一个出乎意料的情况是,自苏德开战以来,苏联远东部队一直没有向西线进行大量调动。截至6月28日,一共只调动了十几个飞行中队、一个机甲军和三个狙击师。

除了陆军省,从海军、政府到天皇,在对苏作战上也都不是很热衷,眼前的这些数据更强化了他们的这一认识。在7月2日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天皇决定进攻越南南部,为此“不惜对英美一战”,对德苏战争则采取不介入的方针。

首相近卫一度非常害怕“北进派”的主张,会议开完他倒松了口气,说:“因为7月2日的决定,对北方已经不担心了。”

与军部只将美日谈判当成一种手段不同,近卫内心是希望谈判能成功的。他还很天真地认为,只要谈判取得成功,军部方面他自有办法进行控制。

御前会议在肯定南进的同时,为了安抚“北进派”,又特地做出了一个补充决定:“北方问题在适当时机给予解决。”这实际上就是给“熟柿主义”留下了后路。

性急的田中以此为由,只身跑到陆相官邸,和陆相东条英机一对一地喝起了老酒,以便劝说他对军队动员予以支持。东条果然和真田等人不同,对田中的话颇能听得进去。

经过东条的说合,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达成一致,确定以战前训练的名义进行局部动员。这就是关东军特别演习,简称“关特演”。

假如与苏联爆发战争,日本最为忌惮的是苏军轰炸机对其本土进行轰炸。当时日本本土的防空力量极为薄弱,参谋本部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晚上有十几架,白天有二三十架苏军轰炸机,各对东京进行几个回合轰炸的话,那么东京将会化为一片灰烬。

正在进行春季训练的关东军士兵。“关特演”的实质是以此为掩护,对关东军进行大规模的兵员扩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关特演”的名义下,统管指挥本土防空的防卫总司令部应运而生。

1936年,陆军中的一部分青年军官曾发动政变,对首相官邸发动袭击,还杀害了一批大臣。政变的第二天,天皇裕仁就下令予以镇压,这就是“二二六事件”。自此以后,裕仁一直竭力加强对陆军的控制,如今听说陆军又要成立一个新的作战指挥机关,心里马上就有了阴影。

7月3日,他问参谋总长杉山元:“现在是否需要特别成立这样一个机构?对外部的影响如何?望慎重考虑。”

杉山元赶紧将成立防卫总司令部的理由阐述了一遍。既然如此,裕仁也不便予以阻止,但是他又说:“这一机构的成立不公布吧,不对外公布吧。”

为什么不对外公布呢?裕仁的担心是:“这一机构成立之后,是否会乱用职权呢?陆军过去往往为所欲为,这一点需特别慎重。”

杉山元代表的就是陆军。他从皇宫出来后越想越不是滋味,不由得对着作战部长田中喟然长叹:“由此可见,自‘二二六事件’后,天皇对陆军是多么不信任啊!”

还敢不加以戒备吗

天皇的态度固然让人不爽,可毕竟也没有加以反对,这就不错了。7月7日,东条和杉山就军队动员一事正式上奏天皇,请其允诺。

当天正值七七事变爆发四周年纪念日,明治神宫举行了“祈祷圣战早日结束”活动,许多送夫送子上侵华战争前线的人都来到神宫,踏着石子路进行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