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时事如棋局局新(第15/16页)
苏联也正在加紧研制他们自己的原子弹,而且情报机构打听到了美国的进展程度。这就使得斯大林得以同时获悉了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
本来苏联对日宣战是以中苏签约作为先决条件的,斯大林本人曾多次强调这一点。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如果美国靠原子弹就能迫使日本投降,自然用不着苏联出兵了,如此一来,苏联在中苏谈判中也必然会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老谋深算的斯大林不得不决定提前开战。当天,他从波茨坦打电话到苏联远东军司令部,指名要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接听电话。
华西列夫斯基在苏德战争期间任苏军总参谋长。接到斯大林的电话时,他正作为远东苏军总指挥部的最高负责人,在远东秘密制订作战计划和进行作战准备。
在电话中,斯大林先是查问战役准备得怎么样,接着便征询对方的意见:能否提前十天完成战役准备。
在此之前,斯大林就曾要求华西列夫斯基想办法缩短准备期。当时华西列夫斯基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在不必把汽车调运到远东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在与美国接洽后,美国同意像二战时那样支援大量汽车,并运至苏联的远东港口。这一难题这才得以迎刃而解。
现在斯大林还要缩短准备期,华西列夫斯基实在是想不出什么招了。他向斯大林报告说,部队的集中以及一切必备物资的调运都不许可这样做。
战争自有战争的规律,经历过苏德战争的斯大林对此非常清楚,他只得同意了华西列夫斯基的意见。
另一方面,斯大林又竭力装作对原子弹的事情毫不知晓。会议期间,苏联军事代表安东诺夫上将仍然向英美盟国表示,苏联出兵的具体日期要视中苏谈判的具体日期而定,意思是希望美国继续对中国施加压力,以迫使其接受谈判条件。
可是原子弹的试验成功已经完全改变了美国政府的想法,即对日战争必须在苏联的帮助下才能取得胜利。有了这张新冒出来的“王牌”,杜鲁门顿时精神大振,在整个波茨坦会议召开期间,他所担心的主要问题,都不再是苏联是否出兵,而是德国赔款和如何控制东欧。
杜鲁门一直忍着不向苏联人透露他的秘密。直到7月24日会议快结束时,他才故意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走到苏联翻译面前:“请你告诉大元帅(指斯大林),我们已经制造出了威力很大的爆炸物,准备用来打日本,我们想用它来使战争结束。”
斯大林不动声色地回答说,他希望杜鲁门“会很好地利用它来对付日本”。
实际上,斯大林的内心早就急得像一座烧着了的老房子了。他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在美国投下原子弹后,远东已不再需要苏联出兵介入,那将意味着他在远东两手空空,无利可图。
斯大林对日开战的心情变得非常迫切。7月30日,《波茨坦宣言》发表后的第四天,华西列夫斯基被正式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自8月1日起,所有远东红军皆归他一体指挥。
一步步去寻死路
这时的日本其实只有两条路可走,即要么向盟国无条件投降,要么承受毁灭性的军事打击,可是它却始终处于迷迷瞪瞪的状态。当然日本政府也不知道美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这使他们对《波茨坦宣言》采取了漠视的态度,时任首相铃木贯太郎说:“我认为这个宣告只是重复了《开罗宣言》,因此政府不必予以重视。”
军方认为苏军最早也要到9月份才会发动进攻,内阁和天皇更天真,居然还幻想得到斯大林的帮助,以苏联从中调停的方式,来与美国单独媾和。在天皇的建议下,日本政府向苏联提出,拟派近卫为特别代表赴莫斯科进行会谈。苏联外交部立即表示对近卫不予接待,并且说他们无法弄清日本所谓的和平建议条款。
吃了人家的闭门羹后,外相东乡还不甘心,仍打电话给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让他再努把力,“促使苏联热情对待特使”,并且一再提醒对方:“此事若是错过,可能铸成千年之恨。”
日本的选择,只应了那句老话“猪羊入屠户家,一步步去寻死路”。因为苏联对日本的求和表示,不仅装聋作哑,而且一个字都没有向英美中等盟国透露。盟国领袖们得出的印象就是,日本已经拒绝了《波茨坦宣言》。